ENG

馬克龍現象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法國總統選舉塵埃落定,標榜親歐盟的中間派馬克龍高票當選。馬克龍的背景吸引眼球,他沒有豐富的選舉經驗,更未曾經過政治的風霜雪雨,沒有多少政治烙印,這也是他予人清新創意的希望。他不僅年輕、富裕家庭出身,更是完全非傳統的政治人物。一炮當選,不僅打贏了政治家族出身、從政經驗豐富的馬林勒龐,更體現出法國人普遍求變的心態。筆者於1987年曾在法國留學,學習過法文,亦有機會學習了一些法國文化及其風土人情。可以說,法國這個地方總能留給人浪漫的感覺,尤其是法國南部。

法國人給筆者的感覺除了浪漫,也很含蓄。他們非常重視生活的享受,喜愛品嘗紅酒,午餐通常吃兩個小時,閒話家常。

2005 年,筆者再到法國Aix Marseille 講學,當時的法國已有不少內部矛盾,發生了一連串的燒車事件,顯示了法國一直存在的貧富懸殊的情况。曾有評論家以「一個國家,兩個世界」去形容當時的法國。筆者認為這個比喻頗貼切。法國社會階級分化很明顯,移民問題引來法國當地人的就業、福利及國土安全問題。移民要融入當地文化以至能夠生存下來並不容易,使得貧苦的階層生活日益困難,最終演變成燒車抗議。在這樣的情况下,馬克龍的中間路線要如何走下去將是他任內最大挑戰,如何化解移民帶來的社會內部張力及矛盾?此外,年前接二連三的恐襲亦為巴黎這個花都帶來悲傷的面紗。

除了幾乎完全是個政治素人之外,馬克龍與太太的婚姻亦令人矚目。女比男大24歲,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不可能的。從前人人常說只有「男人四十」仍然是一枝花,而女人過了三十就……馬克龍夫婦這段婚姻不僅反傳統,更陪伴着馬克龍登上總統之寶座。我相信他們的婚姻會為傳統的男女戀愛角色,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馬克龍鍥而不捨追求比他大24歲的前中學老師以至最後成功娶得對方。相信馬克龍容易令女性選民認為他對感情十分堅持與真誠,從而能吸引大批女性選民。馬克龍的婚姻更令不少中年女性重新建立自信,將適婚年齡重新定義,令追求幸福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了。

(刊於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