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香港醫療專業助力建設「健康灣區」 (洪爲民) – 評論文章

筆者最近參加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論壇」,大家談到了「健康灣區」的發展。面對全球人口老化,大灣區向大健康方面發展不單能提升大灣區對人才的吸引力,也能夠發揮我大灣區中西合璧治療的優勢。尤其香港醫療系統、西醫治療及生物科技技術已走在世界前沿,配合大灣區的土地及人力資源,有助把大灣區打造為「健康灣區」。

在未來的大健康發展上,首先,筆者認為可以借鑒香港醫療專業經驗,為大灣區的大健康產業,在醫療制度上進行分級治療,例如一般病患找社區診所,長者療養找療養院,專科則視乎情況,看適合中醫、還是西醫治療,如需要做手術及專科診斷,可考慮在香港找相關專科專家治療,或在香港機構在內地開設的醫院處理,甚至考慮以香港西醫、廣州中醫、中山療養形式去處理病者。為了做好更好的分流,把大健康發展的紅利向整個大灣區輻射。

筆者建議鼓勵香港醫療或醫護機構在內地拓展業務,分享香港專業醫療及護理經驗,以便為整個灣區訓練更多大健康相關人才,以應付大灣區人口增長,以及未來老齡化社會的需要,鞏固我們在銀髮市場的競爭力。

針對近日新冠疫情的中西合璧治療有着良好的效果,我們應研究跨境、中西合璧的大健康合作。在醫學技術及臨床研究上,我們應探索大灣遠程醫療及灣區醫療數據跨境的可行性,以助大灣區對抗疫病的能力,尤其是在全球化後,傳染病變得愈來愈無遠弗屆,醫療數據跨境不單有助疫病追蹤,也有助了解其傳播源及傳播方法,為大灣區的公共醫療做到更準確的預測。

研究打通灣區醫療數據

面對大灣區的人流頻繁交流,我們應同時一同探索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制度,設立協助機制,增加大灣區居民的醫療便利。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制度不單能令未來灣區人可以只需買一份醫療保險,就可全灣區通行,同時亦有望協助釐清發生在邊境的理賠問題。

深圳三月審議通過《關於加快推動醫療服務跨境銜接的若干措施》,目標在2022年,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較強服務競爭力的港資、澳資醫療機構。同時提出將在包括港澳醫師在內地職稱認證、先行先試國際前沿醫療技術、港澳醫療保障在深跨境使用及直接結算、深港醫學專科中心建設等方面,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13家深港醫療合作平台作為試點。另外,在「港醫港藥」上,港大深圳醫院為首家「國際新藥准入」指定試點機構授權深圳可以使用香港已經上市的藥品。期望在試點成功之後,早日在整個大灣區實現。

至於在中醫藥方面,我認為在香港以國際認可的標準為中藥進行檢測,相信能夠增加中醫藥的環球信譽之餘,同時亦能夠有助技術及品質上的提升,這對提高中醫藥地位,面向世界市場,有莫大的幫助。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健康灣區」這個定位能夠發揮灣區所需,香港所長,並對未來醫療及生物科技發展十分重要,值得一同探討相關機遇。

(刊於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