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香港證券業的機遇與挑戰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有今日的地位,是建基於中小券商幾十年來的心血和努力打拚出來的。好像梁特首選舉時曾經講過「飲水思源」,事實上也應給予中小經紀應有的發展空間。業界仍會對前景抱有希望,繼續為本地投資者提供專業的服務。我們一定會憑著香港拚搏精神,不斷努力,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們金融服務業,共同為香港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香港是一個可以同紐約和倫敦齊名的國際金融中心。自從九七回歸以來,本港證券業發展迅速,有175間H股和5百多間紅籌來港上市,港股的市值就由當時大約3萬多億元,大幅上升到目前的約23萬億元,內地企業佔了60%。從這個角度而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確十分成功,並且在09-11年連續3年,為我們贏得IPO集資金額全球首位的地位。

中小券行生存空間愈來愈窄

再加上內地的企業發展要借助香港作為走出國際巿場的平台,深圳前海積極同香港緊密合作,前景應該不錯才是。但可能大家都會奇怪,為何在港經營超過40年,實力雄厚的老字號—景福證券,在上月底,自動交牌結業?這是因為整個行業,特別是中小券商,面對營商環境變差、割喉競爭成風、政府的金融政策不公平及監管條例過分苛刻,經營前景無方向,甚至失去信心。

隨著03年取消最低佣金之後,行內競爭愈來愈激烈,割喉式減佣、零佣金或超低佣爭客,這種違反公平競爭法的情況,政府卻視若無睹。加上去年以來,大巿交投轉趨淡靜,每日成交才4、5百億元。大多數中小型券商平均每日只得一萬幾千元佣金,生意根本不夠做。

本地C組經紀(即中小券商)的數目,今年已有12間券行結業,直迫去年全年的13間。不說的話,大家都未必清楚,400間C組的市場佔有率,已由九七時的佔1/3,大跌到目前的僅餘約一成,而65間大行佔90%的成交額。換言之,中小券行不但未有隨著國企來港上巿市值大增而壯大,反而佔有率愈分愈細,生存空間愈來愈窄,面臨重大挑戰。

我想挑戰是來自兩大方面。首先,我們的營商環境不斷惡化,如港交所在4年前,由李小加行政總裁執政(即由海歸派的李小加接掌行政總裁)以來,將香港由一個為企業融資平台變成一個高風險的投機市場,引入各種莊家制、投機味道甚濃的金融衍生產品,在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制度下,令到不少小投資者在衍生產品市場上損失慘重,紛紛離場,導致港股成交萎縮。

另方面,港交所又以向國際接軌為名,先後推出多項新政,大大收窄了中小券行的經營空間。如去年3月起,進一步縮減午巿食飯時間至一個鐘,令經紀無啖好食之餘,亦令他們不可以利用午飯時間,同客戶做做聯絡和推介工作,生意自然大受影響。

今年首季,港交所又再推出期指夜巿,亦未為市場帶來新的商機,只有加重券商營運成本。夜期很多時每晚才得2千至3千張,交投十分淡靜,不做又怕客戶流失,做又未夠交燈油火蠟,令經紀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

監管要求愈來愈苛刻

業界面臨的第二項挑戰是監管要求愈來愈苛刻。如券行在為客人開戶前,券商要查清楚客人的資金來源,遇有疑問,要向證監會作出報告,又在其財政資源規則(FRR)下,券行在為客戶提供IPO融資時,要另外付出5%的風險保證金,會嚴重局限券行的業務發展;而集中保證金客戶調整(concentrated margin client adjustment)的規定,也會令券商在為客戶提供證券按揭服務時,靈活性受到很大掣肘。

又好像本月中將會結束諮詢的《有關修訂專業投資者制度及客戶協議規定的諮詢文件的建議》,證監會想堵塞雷曼迷債的漏洞,要求修改合約條款,即不可以再有免責條款,以免好像雷曼迷債般,出事後客戶無法追討。本來這是銀行經營問題,但證監會將經紀行也納入新的條例裡,好多業界認為,我們都不會賣這類結構性高風險產品,無理由要券商承擔責任。

我們不是反對證監會加強保障投資者。但我們大部分的客戶在股巿上,有幾十年相當豐富的投資經驗,一向相安無事。現在要我們為所有客戶逐項產品同他們風險評估,評估產品是否對客戶合適。但證監會又沒有一個標準,經紀行只有自行決定,稍有不慎將惹上官非,造成從業員很大的精神壓力。

內企進軍國際帶來機遇

我想政府同監管當局,要改變思維方式,不要以為大行就無問題,小的就一定會出事。雷曼當時是美國第四大投行,同樣爆煲,還引發金融海嘯,令全球金融巿場至今都未恢復元氣。故此,我們只是要求有關方面,在制訂金融政策時,給中小券行有一個生存空間,營造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實行發展同監管並重,千萬勿側重監管,搞到水清無魚,商機全無。

香港一向是福地,因為我們有強大的祖國做靠山。在現時國家調整經濟結構的政策下,更需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協助內地企業進軍國際市場,香港將成為內地資金和外資匯聚的龐大資本市場,為我們的金融服務業帶來不少機遇。

另一方面,一直盛傳將會於今年下半年出台的QDII2,估計其規模將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已批出的投資額度相若,其數額以千億元人民幣計,將會投入香港金融市場。日前港交所又搞了個慶祝H股在港上巿20周年的儀式,更傳出內地會放寬內地中小企以H股來港上巿的限制。 我們期望財經官員以至監管當局,能真正做到以民為本,營造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讓大中小的券商都能均衡參與,這就是我們本地業界期望已久的機遇。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