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香港政改的歷史任務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了香港政改決定,筆者相信大多數理性務實的香港市民均會歡迎決定,因為該決定證明中央對在香港實現行政長官普選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更意味着香港五百萬選民距離「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又邁進了一大步,由量變到質變。

儘管人大已經作出決定,但具體的政改方案還未出台,反對派已像置身世界末日,稱與中央對話之路已盡,全力以激進行動企圖推翻人大決定。一系列「公民抗命」經已展開,像「學民思潮」、學聯號召大專學生、中學生罷課,抗議人大常委會決定;「佔中三丑」亦已發動佔領全城的行動,包括金鐘、銅鑼灣及旺角的政經核心,社會上瀰漫着山雨欲來的緊張情緒。

憑良心講,人大常委會決定到底是推動還是阻礙香港的民主呢?香港人爭取民主已經接近三十年,隨着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廣大選民可以在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這難道不是民主的進步嗎?

反對派硬要中央接受他們口中的「國際標準」、「公民提名」、「真普選」才肯罷休,其實是一種自我中心的想法。香港回歸以來,中央一直支持香港,提供各種的政策方便,也提供了許多優惠和資源來維護香港的繁榮。可是,香港人有否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中國整體的情況呢?中國是一個遼闊的國家,中央處理問題時不僅要考慮香港,還要考慮其他地區。同樣地,在香港政改的問題上,中央要考慮的問題不僅香港本身,更要顧及整個國家的穩定以及國際狀況等各方面因素。國家亂,香港不會好;香港亂,國家也不會好。國家必須考慮全國的利益,同時要確保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發展經濟,保持政局穩定,才是對國家,對香港最好。2017年香港作為全國第一個地方實行普選地方首長,由五百多萬選民選出特首,對國家來說是個重大的突破,也是重大的實驗。政制不能越改越亂,民主不能只有一個理想的空殼,而要符合中國國情,國家發展民主的步伐要謹慎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香港應做國家的模範城市

多年來,中央一直以穩紥穩打的方式在全國逐步實施改革開放,從八十年代開始中國推動經濟改革,借鑒香港的經濟模式,其後在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巿成立經濟特區,繼而在內陸推行這種經濟模式,到現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中經過了三十年時間。我相信政治改革的歷程亦不能夠簡單地一蹴而就,香港政改對全國而言是一件具歷史意義的大事,故此必須在中央周詳的考慮下循序漸進。以中國目前的社會情況,香港反對派倡導的方案不符合國情,也不符合《基本法》;倘若香港繼續像今日一樣政黨紛爭不斷,甚至要用違法的手段去對抗中央,政改根本無從展開,更不要說要成為內地的範例了。

今次人大的決定對香港來說是一個契機,對國家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決定,推進香港的民主發展,必須一步一步走才能成功。反對派追求符合「國際標準」的選舉制度,要香港向西方國家看齊,但香港的歷史任務不是抄襲別人的歷史,而是創造自己的歷史,實現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就是香港即將創造的歷史。與其全盤抄襲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如從國家及香港的實際狀況出發,制定一個更加符合香港情況的普選方案。香港實現普選之後,我們可以一起根據未來的情況,逐漸完善選舉方法。不管怎樣,我都希望香港的普選能夠成功,更希望全香港的市民一起見證香港創造自己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