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盛事 活水長流(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本港近日盛事連連,從美酒佳餚巡禮到國際高爾夫球賽事,處處可見人流如織、人聲鼎沸的景象,實在熱鬧。

剛過去的周末,美酒佳餚巡禮氣氛熱烈。今年展示了31個國家和地區的酒品美食,而當中「尊尚名酒區」是疫情後重現的主題,搜羅世界頂級名釀。旅遊發展局公布,一連4日的活動合共吸引16.3萬人次入場,較局方早前預計的15萬人次高,總人次亦較上年多了5%,用作兌換食物及葡萄酒體驗的「品味券」平均總額亦增加近40%。而開放時間延長至午夜12點,亦能將這熾熱的氣氛延續,更有商戶反映貨品供不應求,賣到斷市。種種數據及跡象反映活動不止為城市添上一份活力,更是實實在在將活動的魅力化作經濟動力。

而在這個星期,又一體育盛事在港展開。「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2025」雲集138位頂尖球手,選手揮桿創造傳奇的同時,觀眾同樣興奮。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和觀眾不僅帶動本地消費,更能提升香港的專業形象。接下來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更將集合大約300位國際金融領袖,在我們這個魅力城市深入討論環球投資市場的最新趨勢、風險和機遇。

多元化的盛事是活力城市的象徵,本屆政府推動盛事經濟的成效有目共睹,帶動人氣財氣,展現出從善如流的施政新風。我們應當持續優化盛事內容,將我們本地的特色文化、美食、體育等元素創新融合,打造獨特的香港體驗。

我們要思考如何將短期熱度進化為長期動能。香港應以創意為針、以文化為線,縫合傳統與創新。參考美酒佳餚巡禮,攤位市集式的活動更具彈性和新意。我們可在固定地方定期舉行不同市集。例如在周末於機場附近臨海空地舉辦「文青市集」,一方面提供予年輕人周末好去處,一方面亦可以提供青年創業的試驗場,將盛事經濟和青年結合,鼓勵年輕人發揮所長,以「香港設計」作為主調,相信能夠吸引市民持續參與,打造具本地文化的特色體驗。

盛事煙火雖美,惟有將其化為不滅的燈火,方能照亮香港活力經濟的道路。我們要繼續將人氣轉為財氣,在盛事宣傳上落足工夫,並加以創新想法付諸實行,繼續完善配套和加大宣傳。

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