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電力供應 A餐抑或B餐?(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踏入夏季,冷氣一開,又想起電費與電力供應的問題。政府正就「未來發電燃料組合」進行公眾諮詢,提出兩個方案供市民考慮,其一是仿效澳門向內地買電,其二是大幅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至六成。A餐B餐,市民如何選擇?

憂購電影響供電穩定

在供電的問題上,大眾與商界一樣,除了關心價錢外,亦會考慮能源安全、穩定性以及環保程度等一籃子因素。當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只有盡量平衡各方面利弊,才能糅合出一個各方皆可接受的方案。政府提出的方案之一,是向內地電網購電,惟有關建議隨即引起社會強烈迴響,擔心影響供電穩定。事實上,從港鐵近日頻頻發生事故的事件看到,市民對公共服務的要求愈來愈高,部分人甚至對公共服務出現事故「零容忍」,一旦向內地購電後,電力供應稍有差池,社會能否承受?

澳門現時超過九成的電力,均由內地南方電網購入。澳電早前不諱言,買電量愈多,議價能力便愈低。因此,如果香港決定向內地買電,必須先解決供電技術與定價等問題。

至於引入天然氣發電,當然是大勢所趨,但不少市民亦擔心,一下子將天然氣發電比例大幅增加至六成,難免要大加電費。「荷包肉赤」,社會又會怨氣沖天。

調整煤氣天然氣比例

其實,能源組合,豈止A餐與B餐?政府可作出通盤考慮,整合一個較為大眾接受的方案。舉例說,當局可適當調整煤氣與天然氣供電的比例,在價格與環保之間盡量取得平衡。

誠然,要檢討能源組合,首先要評估香港未來需要多少電力供應。我們別假設經濟增長、人口增加,電力需求便一定愈來愈大,因為慳電概念已是大勢所趨,小至一個電膽、一部手機;大至一台機械、一間廠房,在設計上都講求節能慳電。假設未來十年,科技能夠令人慳電三成,但經濟和人口,只有輕微增長,是否值得大舉提升供電量?用不完的電,又可以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亦值得大家深思。

有關諮詢尚有一個月便結束,社會各界宜積極發表意見。政府亦有責任讓市民了解不同方案的利弊,讓市民在認清事實的基礎上作出討論。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