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防疫經濟並存 通關不宜走「回頭路」(陳亨利) – 評論文章

特區政府上月放寬入境檢疫安排,推出3+4方案,將抵港人士酒店檢疫期縮短至3日。政府展現施政新風,獲工商界一致好評,認為是與國際接軌邁出一大步,可見是政府各部門協調合作的「成果」,為近3年的「孤島」困局打開一片窗。

雖然近日確診數字持續上升,筆者認為,一方面防疫絕不能鬆懈,另一方面疫情反覆亦非首次出現,當局應汲取以往應對疫情的經驗,盡早制定風險管理方案。筆者建議,由監察追蹤、提高疫苗接種率、醫療系統評估三方面着手,包括全民接種第4針,嚴控一老一少重症及死亡率。筆者亦呼籲長者和幼童盡快打針,保護自己及家人。

封關不利「與世界搶人才」

與此同時,不少紡織及製衣界人士亦關注,當局會否大幅收緊3+4方案,再走防疫「回頭路」?筆者認為,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若再度封關,將難與世界「搶人才」。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2022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香港在「高教育、高技術的人才外流不影響競爭力」評分的全球排名由22位降至35位;在「企業優先吸引和保留人才」由15位跌至34位,反映香港在吸引人才方面,表現未如理想。

事實上,因應早前的防疫措施,不少香港的「人流」、「錢流」短暫搬到杜拜、新加坡、首爾等其他城市,日子一長,便不會回流香港,加上全球多個國家地區已陸續重開邊境,新加坡目前已容許接種新冠疫苗的旅客入境,無需接受病毒測試及隔離期,故香港亦要盡快推進全面通關。

國際展覽一去難回頭

另一方面,如再度封關,業界最大的憂慮,是國際展覽一去不復返。一直以來,業界中小企較倚重參與國際展覽,吸引買家落單,疫情前香港每年舉辦160個國際會議展覽,目前大幅減至50個,導致訂單量流失。

以香港國際毛皮時裝展為例,每年都吸引全球超過30個國家的參展商及買家參與,因受疫情影響,去年轉為線上展覽,但效果未如預期。由於本港入境檢疫規定仍相對嚴謹,部分展覽已將業務轉移到杜拜、新加坡、韓國和泰國等地,倘再度收緊3+4方案,將進一步打擊國際展覽來港的信心。

鞏固香港「商務中轉站」角色

香港是食四方飯,有人流才會有活水,故要保住市民健康,亦要穩住經濟。筆者最近收到外國商人反映,3+4方案具吸引力,可在入境內地前,先來香港見客和處理業務,可見香港現階段可擔起「商務中轉站」的角色,便利跨國企業來港洽談業務。進一步而言,當局應盡早制定對外通關時間表,盡快放寬至0+0,並配合與內地通關的「逆隔離」措施,相信在「內外配合」下,可鞏固香港「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優勢。

11月香港將舉行國際金融投資峰會及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是向外界推廣香港,說好香港故事,重建香港國際形象的「好機會」。當局應適時檢討3+4方案,在條件許可下逐步放寬通關限制;筆者亦再度呼籲,長者及幼兒盡快接種疫苗,保護自己及家人,一同擊退疫情,走向「復常香港」。

刊於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