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防止跌入「新三民主義」 事不避難落實工務工程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陳茂波司長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表示,會在資源上全力配合一系列短、中及長期措施,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由他擔任主席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將會改組,以願景帶動和前瞻性的方法,評估土地需求及訂立土地儲備目標,並會在今年起全力推展多個新發展區項目,強調有信心扭轉土地供不應求的局面。但政府早前公布全盤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建議,難免令不少工商專業界人士質疑當局的政策措施是否自相矛盾。

重建舊屋邨《預算案》未着墨

本來,政府僅以土供組的「點心紙」式諮詢來決定一項內涵複雜的施政已屬太簡單化,欠缺前瞻性。拋棄以往多年來政府就土地發展的不同範疇的諮詢和研究成果,更令人費解。如今貿然採納土供組的建議,包括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其中三十二公頃建屋,實質影響本港國際大都會的地位,並打擊發展漸佳的本地高爾夫球運動,經民聯認為絕不可取。同時,當局又以有市民不支持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為由,決定現階段不尋求改變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的土地用途,更叫停房協已展開近一年的可行性研究。事實上,這項研究開展時社會反應正面,如今連可行性研究都突然腰斬,更不可低估此舉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如石禮謙議員所言,政府不要跌入「新三民主義」:民意、民粹、民望的樊籠中。

《財政預算案》提出了建屋目標,預計未來五年要建十萬零四百個公屋單位。香港要可持續發展,要改善市民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環境,都需要土地,但地從何來?經民聯認為,填海造地固然必須推行,而可以在較短期內增加公屋供應的措施之一,就是重建舊屋邨,例如石硤尾的老舊公屋,一旦重建並增加地積比率,可以地盡其用,提供更多公屋單位。可惜今次《預算案》對此未有着墨。

在《預算案》第一百八十七節,財政司司長預測在二○二○至二○二四財政年度期間,政府基建開支會超過平均每年一千億元,這對於工程建造業界來說,本來是相當正面的訊息。但近年來,政府的工務工程往往淪為立法會非建制派議員進行「拉布」並與特區政府角力的工具,工務項目的審議遭到嚴重延誤,導致工務工程「斷層」,業界「一時做死、一時餓死」。以本立法年度為例,自二○一八年十月開始至今,工務小組頻密加會,通過審議提交財委會的項目有十四項,共涉及六百七十五億元。至於財委會本年度至今批准工務工程撥款二百四十九億元,其中三十八點六億是工務小組上年度通過但財委會當時未及批准的,而本年度會期只餘三個月。因此,本人和工程建造業界對於每年千多億元的工務工程能否順利獲批撥款並有序開展,是非常擔心的。這些工務工程項目不但涉及土地和房屋的長期供應,也涵蓋交通運輸、醫療衞生、社會福利、教育、保安等服務範疇,對社會民生的貢獻至為廣泛。

政策部門專業職系須足夠

要妥善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也有賴優質及高效率的公務員隊伍。財政司司長表示,公務員編制在本財政年度將增加約三千五百個職位,增幅約百分之一點八。鑒於近年一些大型工務工程和鐵路工程項目的施工監督和控制制度等出現不少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本人多番促請當局正視問題並盡快檢討相關政策局及政府部門的專業職系人手是否足夠。我樂於見到,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在回覆本人的質詢時表示,在上述新增的公務員職位中,屬相關政府部門建築及工程專業人員的職位佔二百七十二個,佔相關專業職系現有編制的百分之五,尤其是土木工程拓展署、機電工程署、運輸署、路政署和環保署的相關編制增幅高於平均百分比。局長亦表示會因應工程項目的不同階段、發展及情況,為各相關部門安排適當的專業人員,我期待這些措施有助於提升各項工程項目的規劃、落實和監管水平。

我衷心期待並呼籲,社會各界盡快放下歧見,停止無謂爭拗,為民生,做實事,讓香港社會持續發展,市民安居樂業,亦為新一代創造向上流動的機遇。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