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避免各行業人手不足成為經濟復常的「絆腳石」(吳永嘉) – 評論文章

過去3年不少行業受疫情拖累,本地經濟猶如進入「冰河時期」,隨着政府早前取消各項防疫措施,各界期待經濟發展可重回復常之路,可是不少行業都面對「請人難」問題,《2022年施政報告》曾指出過去2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工商業界非常憂慮人手不足問題成為復常之路的「絆腳石」。

基層職位人手短缺嚴重

面對近年本地勞動力流失,加上人口持續老化,政府急推措施應對,當中包括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延長工作簽證年期,以及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印花稅等。「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反應熱烈,計劃開展首2個月,已經收到超過14 000份申請,當中已批核9 600多份申請,廣納專才故然有助填補本地勞動人口流失,但我認為專才以外的人力不足亦需高度重視。根據《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的估算,2027年高中或以下學歷的人力會出現求過於供,預計會出現約12萬人手短缺,可預見各行業基層職位將難以招聘人手,政府需要推出更多措施應對。

「補充勞工計劃」未能應對行業人手短缺

現時當僱主未能在本港聘得合適人手時,可透過「補充勞工計劃」申請輸入屬技術員級別或以下的勞工。計劃已實施25年,但每年平均獲批的申請只有約1900宗,數目相當有限,而2017年至2021年的5年間,計劃共收到輸入23 492名勞工的申請,最終只有15 534名勞工獲批輸入,申請成功率約66.1%,可見成功率並不高,加上審批申請時間平均長達5個月,以及計劃設有輸入職位限制,例如輸入非技術或低技術工人的申請通常不獲考慮,而特定工種例如售貨員、侍應生及駕駛員等渴市職位亦不包括在計劃內,這些限制均窒礙僱主利用計劃填補流失人手。

優化「補充勞工計劃」

為應對院舍人手不足問題,政府設立特別計劃,擴大輸入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護理員的數量,政府同時為院舍護理員設定輸入配額,以及成立跨部門聯絡小組加快審批申請,務求將處理時間縮減至2個月,但特別計劃目前只適用於院舍護理員,我建議政府將特別計劃擴展至現時人手短缺的行業,例如飲食業、酒店業,以及旅遊業等。

此外,發展局和運輸及物流局需加快檢視建造業和運輸業的勞工短缺情況,以盡快訂出應對方案,同時政府需優化「補充勞工計劃」,包括延長輸入勞工的最長工作年期至3年,與輸入人才計劃的延長工作簽證年期安排看齊,以及容許輸入勞工合約屆滿時自動續期。

加強支援婦女有助釋放婦女勞動力

釋放婦女勞動力有助應對勞動人口短缺,《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表示預留1億元加強支援婦女,包括協助婦女在就業市場轉型,我期望政府再加強支援力度,以增加婦女投入職場的誘因,例如大幅增加托兒服務名額,同時亦可為聘請外傭的家庭增設扣稅額。

勞工及福利局將展開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預計明年將會完成主要分析,期望政府可因應最新數據,盡快制訂出完善方案應對本港人力不足問題。

原文刊於 : 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23-03/16/5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