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通識不應該考試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筆者早前拜讀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先生的文章,當中對本人就通識科發表的觀點有所評論,我認為有必要在此回應一下,以正視聽。

許先生在題為《被「抽水」的通識科課程檢討》一文中提到,近日有建制派議員要求將通識科改為選修科,但觀乎「這些政客」所提出的論點,「理據空泛偏頗……只會為中學教育界添煩添亂」。許先生亦點名提到筆者,說我「多以道聽途說模式於報章專欄批評通識科」,指我「更無端借用民意,利用國教科事件,建議當局……一併對通識科進行檢討」云云。

不要變政治科

筆者首先多謝許先生不吝賜教,但我也必須指出,他的一些批評有欠公允,不符事實。像筆者對通識科所作出的批判,其實是建基於過去幾年來不斷與學生、家長、校長,以至老師等的接觸和交流,並親自閱覽不同學校的通識試卷,經反覆推敲下所得出來的結論,絕非道聽途說、閉門造車。至於說我作了「廣大同學和父母怨聲載道」的結論,「更無端借用民意」,我倒認同這的而且確是民意,不過我只是「反映」而非「借用」。筆者對通識科既沒有預設立場,更沒有不共戴天之仇。相反,我是希望通識是教得開心、學得開心,更不應該因為通識科而影響中學生進入自己心儀的大學。不少學生家長向我提出強烈意見,希望我代表他們發聲,我作為民意代表感到責無旁貸,於是才撰文提出觀點,希望拋磚引玉,喚起關注而已。

許先生指我批評某直資中學的通識老師在課堂上以粗言穢語,甚至講鹹濕笑話來討好學生,是對所有通識教師不公道。筆者必須嚴正強調,通識科的問題在於課程設計和推行手法本身;當局操之過急,在配套和師資不足、條件未成熟時強推這個科目,實際上是把教育界推向風口浪尖,不僅害苦了學生,也難為了老師。他們既要應付本身繁重的教學與行政工作,還要花時間為漫無邊際、虛無縹緲的通識科編制教材和選定內容,其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亦因為通識是必考科目,成績影響學生入大學,不少學校講授通識是「交功課」式,我認識一所中學的通識老師是由教音樂的老師兼任;在課程指引不足,不少學校才被逼濫竽充數,有些學校索性將通識科等同政治學科,考試題目太深、太廣、太濫。一些試題甚至與大學政治學考卷幾乎一樣。不少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背誦社評。有些老師在課堂上使用極其破格的手法,甚至粗言穢語;這樣的教法,對一些思想未成熟、判斷力和價值觀尚未成形的中學生來說,只好照單全收,這些都是有真實人士的真實例子。將科目的教學質素完全押在老師個人水平上,任由各自演繹,不僅對教師不公平,也等同將廣大學生當成做實驗的白老鼠。

不宜計算學分

筆者亦遇過一些很有心的通識老師,但學生是否能遇到一位適合的通識老師就要看運氣了。筆者重申,假若推行通識科的目的真如當局所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考、實現全人教育,那最重要的就是引發同學的興趣和投入,學得開心,而非設定成強制修讀、強行考試。令莘莘學子談之色變的考試科目。不少中學生家長更因為通識會影響入大學,而為子女選擇到海外讀書。筆者作為教育界的一分子和民意代表,既然了解到學生和父母對通識科的不滿與沮喪,積極為民發聲就是當仁不讓、理所當然的責任。希望許先生可真正看到通識教育具體實行的問題,聽到學生家長的聲音。

孩子學習通識要開心,不應以考試及必修科去強行之。

梁美芬

刊於星島日報 (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