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變種毒傳播力強 控疫須堵漏洞(龐朝輝) – 評論文章

本港新冠疫情近兩個月高踞不下,縱使仍然保持一定社交距離限制,加上「紅黃碼」制度相繼推出,配合抵港人士「4+3」檢疫,以及多管齊下鼓勵有病徵人士自願快速檢測,但似乎仍欠成效,連月來本港最新BA.4或BA.5變異病毒株感染率已逾7成,雖然較海外數據高達7至8成的比率低,但短短個多月已經大幅上升近36倍,傳染力驚人,目前長者及兒童患者住院個案亦不斷上升,當中有不少患者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令公營醫療資源面臨重大考驗,當局亦已陸續停運非緊急服務,以應對陸續入院的患者,情況令人擔心。

36%長者 延遲或不完成接種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早前進行調查,發現有47%受訪者認為,未來新冠病毒致病嚴重程度會變得更輕微、31%認為傳染性會降低,亦有36%接種3劑或以下疫苗的長者,傾向盡量延遲或不接種疫苗,反映長者仍然忽略未來新冠病毒所造成的嚴重破壞,對完成疫苗接種採取「拖字訣」,倘若這些長者在未完成接種的情況下染疫,其死亡率及重症風險將會大大提高。

事實上,根據第5波疫情數據,80歲以上長者無接種疫苗的染疫死亡率可高達15%,反觀接種3針後死亡率可降至1%,至於60至69歲群組更可降至0.04%。根據新加坡涵蓋240萬人的研究指出,接種3劑疫苗有效減低重症風險7至9成。

而根據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調查,高達7成沒有完成接種的長者,對疫苗副作用及危險性存疑,有高達14%受訪者希望等待最新二價疫苗到港,才考慮接種,亦有一部分長者對政府不信任而拒絕接種。

面對再明顯不過的科學數據,仍有不少長者基於個人感受及主觀情緒主導決定,實在令人啼笑皆非,但相信仍有不少年輕人持相同看法,拒絕接種疫苗和使用防疫相關應用程式等,甚至在社交媒體散播「新冠疫情流感化」的資訊。

雖然外國很多地方已放棄嚴密的防疫策略,但本港人煙稠密,加上醫療資源嚴重不足,如市民亦如外國採取「躺平」策略,相信第6波疫情會較第5波更傷亡慘重,長者及幼童尤其危險,甚至陸續出現在家等不及送院而死亡的慘痛個案,試問持這些說法的人居心何在、叫港人情何以堪?

現時香港仍然採用強烈勸喻方式,鼓勵市民如懷疑自己染疫即進行快測及盡快申報,但調查顯示12%受訪長者自身或家人曾快測陽性而不呈報、5%曾呈報舊的陰性檢測結果、亦有27%人有朋友不呈報快測陽性結果;或許很多讀者對數據並不意外,亦再次證明自我申報陽性個案的制度必會造成漏網之魚,令控疫大打折扣,如當局不細心研究堵塞漏洞,將難以控制疫情。

應對症下藥 增長者申報誘因

如當局能了解長者不呈報的原因對症下藥,加上主動監察家居隔離長者的身體狀況,配合適時處方新冠口服藥,均有助提升長者染疫存活率;提升視像診症服務和支援熱綫,以及一些較人道方式處理隔離檢疫的安排,亦有助加強長者主動申報誘因。

最近有西醫公然挑戰法律,在沒有檢查病人的情況下胡亂發放疫苗豁免證明,除有違專業操守令醫學界蒙羞,更給予公眾錯誤信息,令人覺得抗疫兒戲,增加大眾染疫風險,這種失德做法必須嚴懲,以儆效尤。

原文連結: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350603/%E8%AE%8A%E7%A8%AE%E6%AF%92%E5%82%B3%E6%92%AD%E5%8A%9B%E5%BC%B7%20%E6%8E%A7%E7%96%AB%E9%A0%88%E5%A0%B5%E6%BC%8F%E6%B4%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