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良政善治解房屋困局莫再拖 (陳亨利) – 評論文章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對未來特區管治者能力設下清晰的標準。立場堅定是首要條件,既要善於破解矛盾問題,亦要做實事及團結各方力量,擔當一個履職盡責的愛國者。香港在解決深層次矛盾的路上趕考多年,唯成效未如人意,這次中央提出標準和時間表,未來的管治者不能再拖延,必須交出令市民、國家都滿意的答卷,實現良政善治。

  對於香港的房屋困局,夏寶龍形容是「揪心」,希望2049年可以告別劏房及籠屋,特區政府每年做幾件看得見、摸得到的實事,才能讓市民感到幸福。這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語,是對特區政府以及各界持份者提出最嚴格的要求,也是中央一直關注香港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最直接體現。

  特首早前已表明,未來會加強多方面房屋供應,傾斜公營房屋,公私營比例由「六四比」改成「七三比」,同時積極推展交椅洲人工島及新界北研究及規劃,更進取地採納基建先行、創造容量的原則,加快新鐵路策略發展等。然而,很多計劃目前仍處於規劃及設計階段,到2030年才漸見成效。

  區域規劃發展,要有完善的計劃和巨大的動員力、協調力,可從內地借鏡。河北的雄安新區從2017年宣布設立至今,日以繼夜大興土木,傾全力發展一個宜居宜業、生態智能創新的綜合城區。而與香港一橋之隔的澳門和珠海,近年積極推展橫琴自貿區發展,為兩地居民在住屋、就業、創業、休閒娛樂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多空間。

  雄安和橫琴的經驗,都值得特區政府參考和借鑒,先由頂層設計規劃發展大綱,再以明確的目標和指標、以數字量化進度,讓公眾特別是年輕人可以有更清晰的期望。這種科學化的做法,最終也能透過改善居住環境,增加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中央對香港社會解決深層次矛盾提出要求,也是對香港從政者布置的一份「功課」,落實「愛國者治港」必須既有愛國的信念,也要有管治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良政善治,才能真正為市民做實事,才能真正為社會整體利益謀福祉,續寫「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新篇章。

(刊於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