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美事先張揚退市 港府宜未雨綢繆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自美國聯邦儲備局事先張揚將逐步結束量化寬鬆措施後,全球金融市場已經歷多番波動。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的經濟體,容易受制於外圍經濟表現。一旦美國退市,香港將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包括熱錢流走、利率回升、樓價調整等。同時,內地經濟增長亦逐漸放緩。香港因而可能受到兩面夾擊,一些市場人士稱之為「雙鬼拍門」,將增加本地企業的經營困難,若情況嚴重,市民可能面臨失業,甚或有部分淪為負資產一族而陷入困境。

我認為特區政府應未雨綢繆,充分評估美國退市可能對本港整體經濟造成的影響,適時推動政府基建工程,以減少衝擊,維持經濟持續增長和勞動市場的動力。

推基建勝過派糖

所謂基建,顧名思義是社會經濟運行所需的基礎建設或設施,包括硬體和軟件的建設。在相關項目動工期間,可增加就業機會。在項目完工後,又可以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改善社會民生。根據經濟學理論,政府調節經濟不外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本港貨幣由於和美元掛鈎,「貨幣政策」上的板斧頗有局限。因此,「財政政策」對本港更形重要,政府的投放所帶動的經濟效益,對香港社會作用極大。政府每投放一元於基建,可衍生數以倍計的經濟效益。基建亦有助於提升城市的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促進社會持續發展,勝於其他刺激經濟的權宜之計或一次性的「派糖」措施。

須妥善做好規劃

因此,世界各地政府往往都將基建投資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政策措施。香港也有往績可尋,相信大家記憶猶新:在一九八九年,港英政府公布一系列大型基建工程,主要是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包括赤鱲角機場、機場鐵路、青衣至大嶼山幹綫、西九龍填海計畫、西區海底隧道等,該計畫的落實對香港的社會經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次是在○七年,前任特首宣布推出十大基建工程,包括屬於交通基建的南港島綫、沙田至中環綫、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還有屬於跨界基建的廣深港高速鐵路、港珠澳大橋、港深空港合作和港深共同開發落馬洲河套區;另外屬於都市新發展區的項目有西九文化區、啟德發展計畫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十大基建項目有些接近完成,有些至今處於規劃階段,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規劃仍在爭議中。

要求當局適時推動基建工程,並非要政府好大喜功,匆忙推出其他大型基建項目。恰恰相反,我希望促請政府妥善做好各項規劃。例如,在當前五項主要鐵路工程如火如荼施工之際,有必要盡早決定後續的鐵路工程,因為大型鐵路工程從概念到設計施工到投入運作,往往需時十年以上。我建議當局一方面要制訂長遠的基建規劃,一方面要盡快檢視和整理現有的大中小型基建清單,判定輕重緩急的落實次序。對於一些已列入議事日程、或條件較為成熟的項目,應探討如何做好準備,以便因應市況及時推出。在決定推出之際,也應充分考慮與現有基建項目的相互安排,以保證有足夠資源和人力供應全面配合。此外,也應考慮將一些已進入落實階段的大型基建項目,適當分拆,既可加快落實進度,亦可讓大中小企業有較公平的參與機會。總之,政府可以藉適時推動基建,刺激經濟,創造就業,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繁榮和穩定。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