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網絡自由不可少 互相尊重也重要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最近,立法會曾就「捍衞資訊、新聞及網絡自由」議案辯論。事有湊巧,美國中央情報局前技術員斯諾登亦來港向傳媒爆料,指美國當局自○九年開始,便開始入侵香港的電腦系統並取得大量資料,使大家對網絡自由、網絡安全等議題格外關注。但我認為,如何建立互相尊重的網絡文化,同樣值得社會重視。

資訊自由和網絡自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社會帶來各種益處和便利,隨時隨地上網獲得資訊,已成為許多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另一方面卻導致各種良莠不齊的資訊充斥,尤其是對於一些心智未成熟或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不良資訊的影響。

歪曲事實 混淆是非黑白

互聯網基本上是一個「無王管」的世界,當中不少資訊未經查證。如果是傳統的報刊雜誌,我們還至少可以寄望於各級編輯去把關核實。但在網絡世界裏,人人都是作者,隨時都可以將文字和圖片公開上載,發表時又毋須使用真實姓名,免不了有些人會信口開河,而且往往互相轉發,以訛傳訛,令人受誤導。

我列舉一個最近碰到的事例。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五月三日通過撥款一億元給四川省,支援「四. 二○」蘆山地震的救災工作,本來是表達香港市民的一點心意,發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但有些網民不但在網上討論區發表以偏概全的反對言論,還發起在報章刊登「香港市民被捐一億贈貪官」的全版廣告,登載了三十七名投票贊成撥款的議員的照片,並且質疑他們在所謂「超過九成市民反對的聲音下」投贊成票。本人早前曾與工程師學會會長前往蘆山地震災區,據實地考察所見,香港在「五. 一二」汶川地震後在當地援建的多所學校及醫院,在這次蘆山地震後證實主體結構安全。至於本港有傳媒和網絡言論聲稱,部分援建項目的磚牆以發泡膠建造,懷疑偷工減料,其實是因應當地氣候在原有磚牆面上加建的保溫層。實地所見所聞顯示,香港當年的捐款用得其所,相關援建項目絕非所謂「豆腐渣工程」,也受到當局及本港工程師的有效監察。

本人當然尊重言論自由,每人都可以發表對事物的不同看法。但如果隨便在網上發表以偏概全的言論,甚至歪曲事實,就無疑是濫用自由,造成混淆是非黑白的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網絡也基本上是一個「不設防」的世界,含有鼓吹色情和暴力的內容比比皆是,瀏覽亦不受限制。青少年若長期受此薰陶而沒有獲得適當的輔導,極容易養成不正確的價值觀而行差踏錯。

網絡欺凌「殺人不見血」

伴隨網絡自由而衍生的網絡欺凌現象,同樣值得大家重視。所謂網絡欺凌,泛指在網上利用文字或圖片,對他人持續侮辱和嘲笑,形成「網絡公審」;甚至肆意披露當事人及其親友的隱私資料,俗稱「人肉起底」,令當事人飽受精神壓力和心理困擾。在本港和世界各地,都曾經有青少年不堪網絡欺凌的壓力而自尋短見,可見其為害之大,有可能達到「殺人不見血」的地步。

我認為,特區政府除了繼續捍衞資訊自由及網絡自由,也要增加投放資源於教育和宣傳,令更多市民明白,自由與責任並存,即使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也應展示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

而且,當局應着重對青少年的教育和輔導,讓他們學會正確對待和使用互聯網,分辨不同資訊的性質,讓他們逐漸養成對網上不良資訊的「抗體」,免受荼毒。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