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發布「香港醫療產業研究報告」 經民聯衞委會主席龐朝輝倡特區力拓七大醫療產業
建港國際醫療樞紐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博士、衞生健康事務委員主席龐朝輝醫生聯同委員馬維業和黎嘉豪,在發布會上向傳媒匯報「發展香港醫療產業研究報告」內容。

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商貿中心,而且擁有國際水準醫療系統,更是亞洲最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在發展醫療產業上具有獨特優勢。經民聯今日專門發布發展香港醫療產業研究報告,由經民聯衞生健康事務委員主席龐朝輝醫生聯同委員會成員,就本港如何發展醫療健康相關產業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經民聯促請特區政府把握有利時機,破格求變,大力發展生物科技醫療、製藥、醫療健康儀器、中醫藥等七大醫療相關產業(內容詳見附件),引導業界用好在醫療、金融、創科、旅遊等領域的綜合優勢,加快打造國際醫療健康產業樞紐,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

經民聯認為,醫療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的一大新興趨勢,亦是新質生產力的其中一環,國家「十四五」規劃將生物科技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香港把握當前醫療產業發展的難得機遇,加快打造國際醫療健康產業樞紐,不但可以進一步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而且能夠利用「內聯外通」開拓內地和東南亞的廣闊市場,給香港帶來大量高增值職位。經民聯衞生健康事務委員主席龐朝輝醫生在發布會上表示,經過深入研究,經民聯建議特區政府大力發展以下7個極具發展潛力的醫療產業,以實現產業聯動,並從產業發展、政府引導、人才匯聚等方面加快推動醫療健康產業發展。

香港應聚焦發展的七大優勢醫療產業包括:

1.生物科技醫療產業:建議特區政府積極爭取中央政府支持,同時完善產業鏈和投融資安排,推動建設香港生物科技醫療中心,並着力發展幹細胞相關產業。

2.製藥產業:香港發展藥物研發和製造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早在2000年已將生物醫藥產業列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香港需全力搶企業搶人才,並盡快落實新藥「第一層審批」。

3.醫療健康儀器產業:業界應以創新思維引領,善用香港創科優勢,例如研發醫療機械人及發展生物傳感器等,不斷提升產品技術含量。

4.中醫藥產業:完善政策,包括鼓勵開辦中西醫結合課程、深化兩地醫學交流合作、推進公營中西醫協作、建設更多中醫藥學院等,推動中西醫融合發展。

5.醫療旅遊產業:包括制訂全面醫療旅遊戰略規劃;促進區域合作;推出稅務、地價優惠等政策優惠和便利措施,推動私營醫療機構和旅遊業界開發醫療旅遊服務和套餐;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等,開拓健康經濟新引擎。

6.醫療教育產業:將新建醫學院與發展醫療產業結合起來,加快建設第三所以至第四所醫學院,連結內地資源,發展醫療教育產業。

7.醫療美容產業:建議特區政府奉行促進發展、防範風險「兩條腿走路」原則,就醫療美容立法,引進牌照制度,制訂資歷標準,確保醫療美容服務高質專業。

針對上述七大優勢醫療產業,經民聯向特區政府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大力引進龍頭企業和國際知名醫療科研機構。

2.善用新醫療創新基建,發揮基礎科研實力,推動醫療健康產業化。

3.發揮香港創科和專業服務優勢,大力推廣醫療科技,做好配對工作,推動產品技術「引進來,走出去」。

4.加強兩地在醫療信息互聯互通、推進兩地發展的大型語言模型(LLM)等人工智能程式接軌,促進跨境醫療創新。

5.完善監管制度,盡快將私家診所納入法例規管範圍,規範預繳式消費。

6.完善「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為内地醫護提供來港前培訓。

7.推動兩地醫療人才資格和培訓互認,促進人才交流。

8.優化海外牙醫來港執業的安排,增加人手供應。

經民聯強調,全球醫療產業正快速增長,香港須善用金融、創科與專業服務優勢,結合大灣區市場潛力,突破傳統發展框架。報告呼籲特區政府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統籌產業發展策略,並與內地部委合作爭取政策支持,將香港醫療品牌推向國際。

出席是次發布會的經民聯成員包括主席盧偉國博士、經民聯衞生健康事務委員會主席龐朝輝醫生、委員馬維業和黎嘉豪。

附件:經民聯:關於發展香港醫療產業的研究報告(2025年5月)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