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聯發布「發展香港遊艇產業研究報告」
提七大建議打造灣區遊艇中心
推動「北艇南下」「港艇北上」

經民聯今日發布「發展香港遊艇產業研究報告」,呼籲特區政府為遊艇業界發展拆牆鬆綁,致力打造大灣區遊艇中心。

遊艇旅遊作為高端的旅遊形式,可直接帶動相關消費和產業鏈,已成為歐美等成熟市場的必爭之地。經民聯認為,香港擁有豐富的海島和海岸線資源,是發展遊艇旅遊和相關產業的理想地。經民聯今日(7月30日)專門發布「發展香港遊艇產業研究報告」,呼籲特區政府將遊艇及相關產業定位為推動香港經濟的重要板塊,並提出七大策略性建議,包括大力推進「北艇南下」和「港艇北上」、簡化遊艇出入境程序、增加本地遊艇泊位供應、支援遊艇維修服務業發展、發展遊艇海島旅遊等(詳見附件),致力將香港打造成為大灣區遊艇中心。初步估計,大力發展遊艇產業,每年可帶來約45億元的收益,為本港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作為本港工商及專業界代表,經民聯一直關注和全力推動本港文體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份報告是經民聯「文化體育及旅遊事務委員會」更名擴大後的首份研究成果。經民聯認為,目前世界各地都積極爭取在遊艇市場分一杯羹。香港除了擁有豐富的海島和海岸線資源,更重要的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以及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匯聚全球資本和人才,為壯大遊艇產業提供巨大的需求和必要的支持。在國家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背景下,香港有必要也有條件打造灣區遊艇中心。

經民聯指出,特區政府應將遊艇及其相關產業定位為推動香港經濟的重要板塊,不僅需改變現時純粹以監管政策為主的方針,主動為遊艇業界發展拆牆鬆綁,提出具體政策措施,為遊艇業釋放和開拓發展空間,更要為遊艇發展制訂一個長遠規劃策略,致力打造大灣區遊艇中心。這份報告估計,若把香港打造為灣區遊艇中心,大力發展遊艇產業,每年可帶來約30億元的服務收益,而每年的遊艇貿易總額則可達到15億元,兩者合共45億元。經民聯在發展香港遊艇產業報告中提出的七大建議包括:

一、推動大灣區遊艇經濟整全發展,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同時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大力推進「北艇南下」和「港艇北上」,逐步創造條件實現灣區遊艇「自由行」。

二、簡化遊艇的出入境程序和對船員要求,實施「定點停靠,就近聯檢」安排,容許遊艇完成入境手續後均可自由航行,並發臨時簽證給船上配備的小艇,讓小艇也能在港自由航行;船員如已持有有效的國際認可牌照,可通過簡單的程序領取暫時駕駛牌照。

三、開拓更多遊艇旅遊熱點,全方位增加本地遊艇泊位供應,特別是要增加適合大型遊艇停泊補給的設施,加速興建香港國際機場島區東面與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之間的新碼頭及新船隻停泊設施供遊艇停泊。

四、完善遊艇旅客抵港的交通和消費安排,加強周邊道路網和公共交通服務,便利遊艇旅客前往各區旅遊消費,放寬對超過100呎大型遊艇在香港航行或停泊的嚴苛規定,容許直升機利用在香港水域內的遊艇直升機坪升降。

五、制訂明確的本地遊艇旅遊產業和配套政策,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完善遊艇旅遊發展的跨局統籌和協調工作,加強遊艇旅遊與周邊旅遊產業協調發展。

六、支援本地遊艇維修和服務業發展,強化人才培訓,強化與灣區其他城市的優勢互補,發揮灣區遊艇維修和服務業的最大優勢。

七、加大力度發展遊艇海島旅遊,改善鄉郊地區遊艇基建,推出新一輪「改善碼頭計劃」及增設「興建碼頭計劃」,發展更多遊艇及水上活動中心,吸引高消費旅客群到訪。

出席是次發布會的經民聯成員包括主席盧偉國博士、副主席林健鋒、梁美芬教授、劉業強、吳永嘉,秘書長陳祖恒,副秘書長、經民聯文體旅事務委員會主席陸瀚民,經民聯文體旅事務委員會主席黃進達,南區區議員趙式浩及經民聯文體旅事務委員會委員何雅凌。

附件:經民聯:發展香港遊艇產業研究報告(2025年7月)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