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2025年8月16日】為響應行政長官在《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遊艇旅遊的政策方向,經民聯新成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事務委員會及立法會陸瀚民議員辦事處,今日聯同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及香港遊艇業總會,舉行《遊艇旅遊及遊艇經濟圓桌會議》,匯聚政府、業界及專家,共同探討香港發展遊艇旅遊的機遇與策略。
會議由經民聯主席、立法會議員盧偉國博士致歡迎辭:「經民聯大力支持推廣遊艇旅遊,希望能吸納業界的聲音、業界的意見,向特區政府出謀獻策。」他續指,遊艇旅遊在國際舞台佔重要席位,無論歐美、亞太區,以至大灣區在量與質的增長都快,愈來愈受歡迎:「香港得天獨厚,有美麗的海岸線及島嶼,有很高的生態價值、優美的藍綠旅遊資源,遊艇活動受市民及旅客歡迎。在這個基礎下更上一層樓,對業界及政府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可以新思維及具體政策改變。」
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女士擔任主禮嘉賓,她表示,要以創新思維打造香港成為首選旅遊目的地,做到香港「無處不旅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於去年公布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中,亦特別強調要拓展海島旅遊,善用海濱資源,致力推動遊艇旅遊成為高增值旅遊的重要一環。文體旅局全力支持遊艇旅遊的發展,以拓展和促進香港高增值旅遊活動。我們期待與業界攜手,多用、用好香港美麗多樣的海島資源,讓全球旅客體驗香港近在咫尺的世界級大自然之美。」
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林建岳博士在主題演講環節致辭,他表示,疫後經濟復甦以及旅行消費模式改變,促進遊艇作為「海上浮動產業」快速發展,直接帶動相關消費同產業鏈。林博士說:「香港發展遊艇經濟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單擁有豐富海島及海岸線資源,更是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以及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匯聚全球資本同人才,為壯大遊艇產業提供巨大需求和必要支持。更重要是香港擁有粵港澳大灣區龐大腹地,有巨大潛力發展成為國際遊艇『一程多站』熱門目的地。」
經民聯文化體育及旅遊事務委員會主席陸瀚民議員、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會長何雅凌及香港遊艇業總會主席周基倫,闡述香港發展遊艇旅遊的政策背景、行業潛力及未來規劃。
經民聯早前發表《發展香港遊艇產業研究報告》,陸瀚民議員簡介報告內容,他說:「報告是經民聯文化體育及旅遊事務委員會升格後的首份研究成果,經民聯一直就文化、體育及旅遊發展,向特區政府提出政策倡議,《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遊艇旅遊,我們希望藉報告及這個會議帶起商界及各界別的討論,連結政、商、民,集思廣益應對經濟發展的問題,並以創意思維帶動產業發展。」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會長何雅凌說:「遊艇產業,是一個融合經濟增長、城市發展、創新休閒文旅與健康生活的綜合生態系統。遊艇經濟更是濱海城市轉型的重要引擎,能創造大量高附加值就業,帶動金融、地產、旅遊、國際水上運動賽事(例如國際帆船賽)等跨界發展。從杜拜、摩納哥到邁阿密,從三亞到青島,我們看到: 遊艇旅遊正從『小眾奢侈品』走向『大眾體驗化』。同時,我們應推動產學合作,培育本地技術團隊,大力支持綠色科技發展及應用,同時吸引國際專業人士,打造『遊艇經濟人才特區』。」
香港遊艇業總會主席周基倫說:「香港的遊艇業在亞洲數一數二,行業發展穩定,有成熟的市場。憑藉美麗的水域和島嶼,香港在遊艇旅遊有很高的發展潛力和優勢,只需要進一步完善基建及島嶼配套設施,就可以吸引更多人選擇以遊艇方式暢遊海域,探索香港獨特的海島風光。」
圓桌會議共有三大環節,與會者就三大專題深入交流:
- 建構藍色經濟產業鏈:遊艇與旅遊 – 探討如何透過基建、服務及市場營銷,打造遊艇旅遊經濟新引擎
- 從遊艇經濟到海濱城市:遊艇社區如何帶動休閒住宅與商業規劃? – 研究遊艇社區對休閒住宅與商業規劃的帶動作用
- 建構遊艇旅遊生態圈﹕連結本地業界與資源 – 探討如何連結本地業界與資源,促進跨界合作與區域經濟增長
業界代表、持分者及專家在會上積極分享本地及國際經驗,包括碼頭規劃、泊位供應、市場推廣及與周邊地區的航遊合作模式。與會者普遍認為,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海岸線資源及國際交通優勢,遊艇旅遊有潛力發展為高增值、具競爭力的藍色經濟產業。
經民聯文化體育及旅遊事務委員會將把本次會議建議整理,提交予特區政府,推動完善基建、政策支援及宣傳推廣,吸引更多本地及國際遊客體驗香港的海上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