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向特首梁振英遞交
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議書
提十二項建議為工商專業界拓展機遇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博士、副主席林健鋒及張華峰與特首梁振英會面後會見傳媒,展示聯盟遞交的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議書。

自從中央政府年初宣布將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納入中央規劃,經民聯迅速展開調研,提出有關想法和建議,期望為業界謀求新一輪的發展機會。經民聯領導層今日下午(5月23日)與行政長官梁振英會面,向他遞交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議書,就香港如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出十二大方面的建議,提出粵港澳三地政府必須打破現有的地區藩籬,建立完善的協作制度,以先行先試的思維及創新策略,為區內的工商及專業界和中小企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與會面的包括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主席盧偉國博士、副主席林健鋒及張華峰。盧偉國於會後見傳媒時表示,經民聯非常歡迎粵港澳大灣區被納入中央規劃,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特首梁振英預計會在短期內就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向國家發改委提交意見,而正式方案預計於年底前出台。「經民聯積極吸納了業界、中產、青年和各階層市民的意見,盡快向政府提交『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議書,相信提出的十二方面建議可促進三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暢通,為香港帶來新機遇。」

在創新及科技發展方面,盧偉國指出,聯盟倡議三地政府設立恆常機制,研究盡快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創新科技灣區。另一方面,落馬洲河套區將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集中開發新科技,可吸引國際科技機構及人才進駐,使香港在大灣區的發展具備策略性地位。他表示,特首對聯盟的建議反應積極,會研究吸納在政府即將提交的報告當中。他又強調,近年本港政治和社會內耗影響了經濟發展,呼籲香港社會切勿錯失發展良機,經民聯日後亦會透過立法會及工商專業界等不同渠道,繼續跟進聯盟的建議。

副主席林健鋒表示,過往CEPA幫助了香港許多企業,但「大門開了,小門未開」,希望透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及聯盟提出的建議,可以幫助港企拿到一條「百合匙」,開啟業界內拓的每一道「小門」。他建議由國家牽頭成立高規格的統籌協調機制,亦希望特區政府盡快成立專責委員會,由政府最高層領導,集合政、商、專業等各界精英,進行具體的策劃和跟進落實工作。

林健鋒又希望特區政府爭取香港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內享受「國民待遇」,以助中小企於區內發展,並仿效歐洲的《邊境城市稅務條例》,容許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港人只繳交原居地的稅項,以及檢討《稅務條例》第39E條讓港企在內地的投資同樣可獲得50%折舊免稅額,相信有助香港及大灣區的發展。

副主席張華峰表示,聯盟希望香港抓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契機,力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的「龍頭」。他說,聯盟建議在CEPA的基礎上,降低本地中小券商在大灣區內開立辦事處的門檻,提供「深港通」的股票買賣及諮詢服務,帶動內地投資者對於金融市場的認識,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選擇。又建議香港應通過與珠三角的深度合作,支持本港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樞紐,進一步發展離岸人民幣的存放、融資、外匯交易等。

張華峰又指,現時香港股市成交量偏低,難以吸引國際企業來港上市,建議內地相關部門研究將「新股通」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應用,讓內地投資機構率先認購來港上市的新股,也可讓區內企業吸引海外投資者投資跨境認購,令香港股市成量有所突破。他續說,可深化稍後開通的「債券通」,如容許在北行運作一段時間後,加快推出南向交易,以及容許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先行先試。「聯盟希望特區政府加大力度爭取,致力創造雙贏的局面。」

盧偉國主席(中)在會後透露,特首表示會積極考慮吸納聯盟的建議。

經民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議書要點

1、 設立國家層面統籌協調機制,解決大灣區合作發展重大問題。

2、 簡化灣區跨境稅務安排,吸引港企、港人到大灣區發展。

3、 打造世界級科技灣區,支援創新科技和中小企轉型。

4、 加強基建聯通,打通人流物流。

5、 借大灣區契機,推動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樞紐建設。

6、 爭取專業資格互認及港企「國民待遇」。

7、 促進人才互通,長遠對港澳居民實行自由落戶政策。

8、 發揮香港檢測及認證的優勢,提升中醫藥「港標」地位。

9、 免除三地長途漫遊費用,推動通訊無阻,落實司法協作。

10、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版「負面清單」,降低業界准入門檻。

11、鼓勵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英語學院,提升國際競爭力。

12、設立智囊機構研究協作機制,為大灣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