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結集工商專業智慧 團結社會走出「佔中」(梁君彥) – 評論文章

早前在街上重遇Keith,談及公司發展時,他言語間隱隱流露不安。事實上,Keith 才年約40歲,但已擁有自己開創的設計公司,在行內略具名聲,但他亦慨嘆營商環境日趨嚴峻,中小企面對的挑戰與日俱增,青年向上流動的空間收窄,得知經民聯會向政府提交2015年度《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建議時,他特別寄語經民聯要推動社會上游︰「如果當年政府做多一點,創業那幾年就會好過些,希望政府今天可以多給年輕人支援,使他們少走冤枉路。」他的想法,與我們有頗多不謀而合之處。

「畢業時仍是金融風暴後遺症,千辛萬苦才找到薪金低微的廣告工作,數年後又碰上沙士裁員潮。惟有憑着工作所學,試試創業。」當年籌集創業資金當然難於登天,最後勉強湊夠資本,開業後亦屢屢碰釘。「我讀設計出身,不通財務,預算做不好,有幾個project變成蝕住做;又試過幾個月無發市,好在最後守得住。但如果當年有人指導一下,肯定不會這麼慘。」

過往香港經濟繁榮,白手興家的青年創業者可謂撐起半邊天,而Keith 的創業故事,卻突顯了政府支援的不足。雖然政府參考了經民聯提出設立基金,協助合資格失業者轉型為自僱人士或創業人的建議,在2012年底宣布設立5億元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但至今仍未批出項目,更只接受非牟利機構或個人申請,目的是解決貧窮問題而不是支援青年創業。

針對不足之處,經民聯建議政府注資50億元成立「青年創業」基金,專為青年人創業者提供低息貸款,由銀行負責審批項目,政府擔保八成本金及津貼50%利息開支;並撥款20億元成立「青年創業園」,聚集人才,集中支援創業的機構,提供「一站式」的服務,組織工商界專才和高管人員擔任mentor,使青年創業者能茁壯成長。

多參考別人經驗,增廣見聞,絕對可激發創意,這都是創業者需要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來港與青年人分享其創業經驗,反應不俗,所以我們亦提議政府資助大學生到內地及海外實習,與貿發局、工商專業界舉辦大型就業博覽,邀請如內地企業100 強的創辦人或高層來分享他們的經驗,助青年拓闊視野。

捱過草創時期的艱難,也不見得從此一帆風順。以Keith為例,他本來一心計劃公司稍有基礎便可更新設備,增聘人手,接些規模大一點工程,但租金飆升,只得勒緊褲頭。雖然按揭證券公司自2012年推出「小型貸款計劃」,但息率高達8至9%,門檻又高,結果反應冷淡,例如若企業在過去三年曾出現虧損,已無望獲批。

所以我們建議政府檢視各項企業支援計劃的成效,敦促貸款機構降低中小企的借貸門檻,例如即使企業兩、三年前有虧損,但過去一年業績已有大幅改善,接近收支平衡的,是否也應考慮它們的申請,助它們站穩陣腳呢?而因應「佔中」行動令中小企生意大跌,收入驟減,我們特別建議政府仿效2003年做法,為受影響中小企設立貸款擔保計劃,讓它們有資金周轉支付租金及員工薪酬,給
無辜的中小企扶一把。

「佔中」行動對社會、民生、經濟、法治帶來衝擊,我們作為香港工商專業界的一員,經民聯盡力結集工商專業界智慧,希望能打破當前困局,推動社會向上流動,亦期望我們早前提交給政府的《施政報告》建議,能為「後佔中」時期的香港走多兩步,做好準備。

(刊於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