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社會應沉澱反思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違法佔中」令法治打響警號,佔中背後的策劃人誤導、慫恿成千上萬的年輕人上街,誤導他們只要以「公民抗命」之名即使作出違法行為亦最多判罰霸街等,沒甚麼大不了。促使他們鋌而走險,參與最深者相繼入獄,斷送大好前程。「佔中九子」上周定罪,總算是為「違法佔中」畫上句號,令市民清楚,所謂「公民抗命」,最終還是要為損害法治、危害治安負上法律責任。定罪過後,社會的焦點再不應放在這批發起人身上,而應該沉澱反思:如何修補社會的撕裂,如何可讓支持過佔中的年輕人重新選擇、重回正軌。

回想起高院作出判決前夕,竟然有人在公眾論壇上公然美化「坐監」。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任何人違法後都須伏法。但社會上竟然有人明知自己即將有可能服刑,竟自詡自己的監獄之路為甘地、曼德拉、馬丁路德金等偉人。甘地一生堅持奉行「非暴力」實現政治理想,但佔中卻並沒有得到香港大部分市民的支持,只是演變為擾民的警民衝突及「旺角暴亂」;曼德拉是受世界尊重的政治家,帶領南非結束種族隔離制度,佔中卻令香港社會愈加撕裂,不同政治主張的人們之間隔閡愈來愈深;馬丁路德金是美國著名的民權運動領袖,一生致力於黑人平權運動,佔中策劃者卻別有用心的利用了年輕人成為對抗中央的武器。

應給年輕人空間再出發

無論如何,佔中的發生是香港社會的不幸,也是一代年輕人的不幸,因為有太多年輕人誤信佔中三子的分析,無端被帶上偏激的道路。年輕人有理想是好事,但若一腔熱血被別有用心之人所利用,最終只會淪為別人的「馬前卒」,用自己的青春白白為別人的陰謀「埋單」,追悔莫及。正因如此,筆者認為,現今社會和政府須逼切考慮的不是如何懲罰這批參與佔中的二、三綫年輕人,而是要思考如何寬恕、原諒他們,給予足夠空間讓這批年輕人反省,修補社會撕裂。經一事、長一智,希望一些曾經因參與佔中而誤入歧途的年輕人能把握機遇,踏踏實實學習知識、做人,通過更貼地、實際的方式創業、為社會服務,從實質上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任何時候都可以是最好的時代;同樣,任何時候都可以是最壞的時代,關鍵在於自己的思想、態度與知識。但現在的香港一定不是像民國時期要進行革命那種「民不聊生」的社會。雖然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肯定有貧富懸殊,但香港仍然是個不錯的社會。我們的國家並不完美,但我們的國家正在起飛及進步乃不爭的事實。改變國家應以更踏實的方法行之,而不能存活在幻想之中。年輕人應學會思考,不要像過去那麼衝動,人云亦云,目空一切,動輒訴諸仇恨。要做到這一點,筆者相信不能只靠年輕人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佔中正反兩派人士及社會大眾給予機會及空間讓他們再選擇、再出發。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