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當機立斷 阻止社區傳播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第五波疫情一觸即發。政府日前宣布收緊一系列社交距離措施,包括今日起禁晚市堂食十四天,我認為,今次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對各行各業帶來不同程度影響,但面對新一波疫情,政府別無選擇,必須當機立斷出招,加強一系列「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措施,阻止社區傳播,減低對醫療系統的負擔。

Omicron病毒傳播速度快,加上現時部分傳播途徑未明,我認為「長痛不如短痛」,支持當局果斷地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務求在短時間內斬斷隱形傳播鏈,爭取兩星期後即農曆新年前回復正常生活,讓各行各業能盡快「回氣」,市民亦「有啖好食」。

倡「安心出行」實名制

事實上,近日歐美確診個案在聖誕與跨年假期後大幅升溫,美國單日確診數字更飆升至超過一百萬宗,情況令人擔憂。歐美疫情反彈的主要原因是,它們即使明知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也不實施新的防疫限制措施,以免對節日經濟造成打擊,但結果所有人都要付出沉重代價。吸取歐美地區的經驗,香港必須從速從嚴做好防疫措施,別讓過去一段長時間所作出的努力前功盡廢。

此外,從近日望月樓發生的「走漏食客」事件,數名食客於事件發生後約一星期才尋回,反映政府有必要再提升防疫及抗疫追蹤功能,務求在最短時期內找出潛在確診者及密切接觸者。我建議配合二月底擴大落實的「疫苗氣泡」,推行「安心出行」實名制,並以顏色分類已打針和無打針的食客,而各行各業亦要做好本分,配合防疫抗疫工作,盼望本港疫情可以盡快回復平穩。

此外,外國經驗顯示,需要入院的Omicron感染者,大多沒有接種疫苗,再次引證抗疫之道在於提升接種率。目前本港接種了第一針疫苗市民只佔合資格人口七成多,若以全港人口計,比例更低,成為抗疫的最大隱患。面對新一波疫情的威脅,我再次呼籲未打針者應盡快打針,完成兩針的接種者則應盡早接種第三針。當局亦應盡快增加疫苗中心及增加接種名額,以應付市民需求。

抗疫是一場持久戰,面對不斷變化的疫情,香港必須不停步地檢視應對策略,果斷地斬斷隱形傳播鏈,務求早日回復正常生活及與內地通關,讓市民安居樂業。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