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用新思維行新三通發展大灣區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剛結束的人大政協兩會,除了總理因應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勇於提出2萬億元(人民幣)的降稅減費振興經濟措施備受矚目之外,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路向,也是焦點之一。而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返港後,提到我們要以「主場」和「主角」的心態,對待大灣區的發展,可謂甚具鼓舞作用和啟發性。

我則認為,「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以香港作為祖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以及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是可以起着關鍵的推動作用。故此,早前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提出要把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把香港打造成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正好就是讓香港可以發揮所長的地方。

問題在於如何敢於以新思維面對這一新格局,改革體制,打通關節,克服三地之間的制度和體制的障礙。故我主張以新三通的模式,打破現時一個灣區之內,有三種不同貨幣、三套不同的法律制度和三個不同的關稅區,以至三套不同的金融管理體制的差異,務求打通灣區內各個關節,令灣區得以釋放巨大的潛力,發展成為國際一流的灣區。

我建議要敢於先行先試,能做到其他經濟新區未能做,而在大灣區卻可以做到,造成一個金融全流通的局面,就已是成功的一半。以下是我提出有關新三通的內容。

第一點:資金通

因應區內有三種不同貨幣制度,加上內地有外滙管制,我們必須想辦法令粵港澳三地資金加強互動。我建議在大灣區設立金融創新區,研究由三地金融機構,聯合設立「大灣區國際開發商業銀行」,為大灣區成立一個以人民幣為主的全流通資金池,讓人民幣和港幣在區內有一定的自由兌換空間,以為區內的創科企業及各有需要的企業,提供發展所需的資金。加上香港近年來積極發展成為財資管理中心,多利用香港靈活開放的金融政策,必定可以促進大灣區的經濟飛升。

第二點:人才通

現時香港券商因為規定和門檻問題,未能進入大灣區,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港股通」、資產管理、市場集資、收購合併等金融服務。金融界希望能好像保險業一樣,准許本港券商進軍灣區其他內地城市,開設辦事處,那我們擁有眾多經驗豐富,熟悉國際金融市場,有能力抵禦全球多場金融風暴,以及有良好企業管理質素的金融人才,就可以在灣區內為企業和投資者服務,也就能做到人盡其才,讓我們香港充滿幹勁同創意的年輕人在灣區盡展所長,為灣區金融發展作出貢獻,為建立大灣區創新金融中心奠定基礎。

第三點:制度通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做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所以,我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成立大灣區發展改革委員會,統籌在灣區內推出更多創新的金融產品,擴大互聯互通的項目,既可投資相互的投資產品,更要建立跨境電子支付系統,以及研究設立金融監管協調中心,負責統一理順三地不同的的金融監管制度。

理順三地交易所

除了上述的新三通政策以外,我們還要理順一國之下,3間交易所的問題。香港雖然是國際金融中心,IPO全球集資額更經常名列三甲,但內地兩所交易所表現也十分進取。例如,上海交易所已積極開設科創板,而且條件比香港更加寬鬆,預計今年6月就有首批股份可以上市;而深圳是中國的矽谷,深交所更是孕育不少初創企業的搖籃。故我想3間交易所在定位上要加強協調,以避免出現惡性競爭。

當然,香港本身仍然有着不少優勢,是國家唯一沒有外滙管制、資金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方,金融體系亦已建立一套嚴格有效的規管機制,又得到國際投資者的認同。我們應善用這方面的優勢,積極發展衍生產品市場,除了爭取早日落實A股期指香港買賣,還要繼續努力游說中央,爭取香港上市新股(IPO)可列入互聯互通名單裏面,並且要積極發展人民幣債券市場、人民幣利率期貨,好讓國際投資者有一個對沖A股風險的渠道,以及讓內地的投資者,日後也可以投資在香港成熟的衍生產品市場,以減低內地股票市場波動的風險。

除了繼續加強內地互聯互通的項目外,我十分贊同港交所未來3年的發展大計中有關國際戰略發展部分,加強吸引國際資本投資亞太區資產,着力吸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上市。相信這才可加強發揮我們獨有的優勢,提升我們的競爭力之餘,也可避免跟內地兩所交易所正面競爭。

所以,我反對有人危言聳聽,擔心我們在發展綱要的定位被規劃了,擔心我們會失去原有的特色,淪為一座內地普通的城市。

我認為這些言論,如果不是對實情一知半解,就是目光短淺,看不到香港未來經濟的方向和出路,也沒有好好為我們下一代的前途着想。因為整個大灣區的人口以至經濟總量,均是香港的九至十倍,我們沒理由不近水樓台,借用這龐大的市場,為香港開創新的未來。

發揮引領推動作用

反而,我想大家清楚看看綱要是明確提到,要「始終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要始終發揮港澳的獨特作用,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換言之,綱要要求的,正正就是要利用香港「一國兩制」的特色,去協助大灣區發展,而香港一向有較多的國際交往經驗,又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必定可以在大灣區的發展中,發揮積極的引領和推動角色,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邁上新台階。

我堅信,香港過去在祖國改革開放過程中,作出過不少貢獻,一定能在大灣區,以至祖國經濟第二次騰飛過程中一起併船出海,乘風而起。

(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