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灣區城市優勢互補 實現高質發展(梁美芬)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考察大灣區內地城市,為行政立法良政善治翻開新的一頁。李家超結束行程時強調,今次訪問只是一個起點,香港要「追、追、追!」即「追時間、追結果、追前列」。在當前行政立法空前團結的堅實基礎上,我們應共同思考如何將「愛國者治港」推上新台階。

加快追趕灣區速度

在行程的最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會見了大灣區參訪團,並對如何更好促進大灣區內的合作發表了講話。黃坤明書記在講話中說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灣區建設潛力無限,粵港合作大有可為。他也轉述了4月10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發表的重要講話、作出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廣東視察,賦予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新的戰略定位,寄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可見廣東在國家發展策略中分量之重。黃坤明書記雖在廣東,但對香港非常熟悉,對於大灣區的發展更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並提出了「再造一個新廣東、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的目標。他為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如何分工協作提出一些具體建議,如談到香港土地及工資高的問題,他認為大灣區內地城市在人力及土地資源上正正可以互補。其見解簡要精闢,參訪團成員都深受啟發。

參訪團在這次旅程中先後到訪了深圳、東莞、佛山、廣州4個城市,這4個城市在2022年的經濟總量佔廣東省經濟總量的66%,是中國式現代化典型的代表城市。參訪團參觀騰訊、比亞迪等世界獨角獸企業時,感受可以用「震撼」二字形容。筆者深切感到:雖然經歷3年疫情,但4個城市經濟、民生、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香港需要加快趕上灣區速度,利用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特點,實現優勢互補,在土地、勞動力等生活供應方面相互合作,善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高效率,提質提效,令高科技產品「落地」、量化,將香港的軟實力如法治、金融、人才結合,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併船出海,吸引外資。

各城市要優勢互補

這次我們也參觀了佛山的「數字化城市大腦」以及廣州的瀝滘淨水廠。我們看到佛山以全面數字化協助預防市內各種危機,而且價格實惠,效率又高。整套系統只需花費2億多元人民幣,每年維持的人手只需50人,維持開支也只需要800萬元人民幣。這個數字與特區政府的公營服務支出簡直是天壤之別。廣州的瀝滘淨水廠的污水處理採用先進工藝,高效脫氮、除磷,能夠去除大部分污染物,出水指標連續保持最優級,並以園林式工作的園區作賣點,附近居民都不會感到厭惡,這些地方也是值得香港參考的。

我自2008年參加立法會工作以來,一直致力於改善維多利亞港的水質和臭味問題。大灣區各城市最大優勢是地多、工資不高,勞動力充足。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必須優勢互補,事不宜遲,坐言起行。此次能夠在廣東參觀有關單位努力以環保概念進行的污水處理工作,令我們感到讚嘆之餘,更希望「北都區」的規劃能夠專門撥地開設環保污水處理廠,讓我們的污水處理達到國際水平。

這次參訪讓大家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屬於中國,機遇屬於世界,而且我們更深刻體會到香港就是大灣區的一部分。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擁有便利營商的政策,稅率低廉,匯聚世界頂尖人才,司法制度健全,擁有獨特的法治優勢品牌。大灣區內地城市擁有豐富的土地、人力資源,以及多項高科技開發成果。只要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優勢完美結合,我們必定達至李家超「三追」的期望,打開香港新篇章,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