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滬港通打了阿里巴巴「大巴掌」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港股直通車在2007年被剎停,本地金融界足足等了七個年頭,便由總理李克強在海南博鰲論壇宣布了這個令人眼前一亮的「滬港通」。「滬港通」包括了「滬股通」和「港股通」,就是讓內地投資者透過「港股通」買賣指定類別的港股、香港投資者透過「滬股通」買賣上交所上市的A股,正是國家開放金融政策由構思踏進了行動的重要一步。

港股交投勢增加

有別於七年前開不出的直通車,今次「滬港通」是在香港和上海對頭開出的高鐵,有來亦有往,本地業界最關心當然是「北水南來」是否會進入他們的水龍頭。的確,這次金融市場的重大改革,本地業界面對滔滔北水亦沾濕不了衫角,但我們絕不能忽視今次金融變革所帶來的機遇。

「港股通」有2500億元(人民幣.下同)額度,每日105億元上限,即是在政策開放的初期,每日港股潛在的投資額將會增加大約130億港元左右。的確,105億元人民幣不是一個很大的數目,相對於港股現時每日平均六七百億元的交投,只是增加了十多個百分點。但整個政策的焦點其實是放於中港股市將會引起環球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內地投資者對香港股市很有憧憬,因為香港上市公司擁有較佳的企業管治,股市歷史長、制度亦較完善,他們將來可以買賣港股將會大大搞活本地股市,未來有關的購買額度亦可能隨著新制度受歡迎程度增加而擴大;另一方面,外資亦可以透過香港買賣A股,令到整個金融行業都得以被「活化」。港股成交額在消息公布後亦受刺激,其中一日錄得超過1000億,我相信,在新政策之下,日後每日過千億的成交亦不會太難。

業界宜抓緊機遇

剛剛提到企業管治問題,中央容許內地投資者買香港上市的中大型股份,正正就是看中了香港企業管治以及保障投資者利益的良好歷史。我相信,馬雲在看到了「滬港通」這個變革,必定會悔恨為何堅持那種對投資者絕不公平的合夥人制度,因為「滬港通」將會令到本地及A股更加國際化,直接向阿里巴巴「棄港取美」的決定打了「大巴掌」!

在這次開放政策之中,港交所(00388)為推動本地證券業發展的努力,業界是欣賞的,的確是應記一個功。但如果要讓中港金融市場全面自由化的話,港交所仍應該朝著「資金全自由行」的目標進發,因為本地業界未能直接為內地投資者服務,暫只是「半自由行」。不過,業界亦不應浪費了中央給予香港發展的機遇。只要政策執行得順順利利,可能在落實後一段時間就會深化和擴大,本地業界仍然會有所得益。業界現時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緊緊抓住這個良好機遇,調配資源、擴大業務經營範圍以及加強企業管治,從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只要內地金融市場不斷改革的政策不變,我們本地中小券商肯定有長遠的發展空間。

(刊於 經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