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港產科技 助國探月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踏入二○一九年,國家航天科技發展再傳捷報。「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二十六天飛行,在月球背面登陸,令中國成為第一個派出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創下太空探索史的重大突破。更令人鼓舞的是,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亦參與其中,他們研發的多項技術應用於是次創舉的關鍵領域。香港不乏高質素的院校和人才,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科研,實踐夢想。

是次「嫦娥四號」的探月工程,不但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其巨大的科研價值亦為國家日後載人登月目標奠定基礎,更令不少好似我一樣的航天迷歡欣鼓舞,我亦花了不少時間去追看相關的新聞和科學理論。

理大團隊參與探月創舉

由於月球的自轉與地球同步,加上地球與其的潮汐力關係,數億年來,人類與月球都僅有「一面之緣」,月球總有一面是背向我們的。對於月球背面情況,人類可以說是知之甚少,亦沒有其清晰的影像。因此,不少謠言由此而起,例如:外星人在月球背面建立起神秘基地,月背有金字塔和在百慕大失蹤的人類飛機等等。當然,流言止於智者,這次「嫦娥四號」的登月,令月球這個幫地球擋了不少子彈(隕石撞擊)的好兄弟,揭開了它背面的神秘面紗。

由於月背抵受了不少撞擊,造成地勢高低不平。這次理工大學的團隊,研發出「月球地形測繪和地貌分析技術」,利用人工智能,在複雜的地勢之中選取「嫦娥四號」的降落點;而另一團隊所開發的相機指向系統,則安裝在嫦娥四號頂端,可垂直移動一百二十度,左右旋轉三百五十度,協助相機拍攝月球影像。要知道,月背的早晚溫度介乎一百三十到零下一百八十攝氏度之間,要在這樣極端環境下保持機器的性能和運作,其難度之大,技術之精密可想而知。

國家基金「過河」資助科研

對於理大的團隊能參與這次創舉並且出色完成任務,我作為香港人感到非常欣慰,並與有榮焉。去年,國家提出科研基金可「過河」資助香港高校的創科研發,足見國家對香港以及科技發展的重視。事實上,香港各所大學多年來已培訓出大批優秀的科研人才,我期望日後有更多港人可以為國家的科研創新作出積極貢獻。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