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牽頭《照護食指引》 納入「灣區標準」(吳永嘉) – 評論文章

10月14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香港特區工業貿易署、澳門特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在佛山共同發布最新一批「灣區標準」,是次新增27個項目,涉及產業、營商、文化等多個範疇,當中包括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主導起草、積極推動的《適老易食食品(適老照護食)通用要求》,為粵港澳三地生產商提供清晰指引,對「照護食」(Care Food)產品(包括軟餐、碎餐、糊餐等)訂定統一的製作、烹飪參考規範。

社聯與廠商會攜手推動

全國正面臨老齡化挑戰,照顧銀髮族飲食需要已成了迫切任務。去年11月,社聯與廠商會簽訂《照護食灣區標準合作備忘錄》,並聯同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及粵港澳40多個社福界、商界及學界夥伴,共同協作及推動《標準》的制定工作。經過接近一年,終於成功納入「灣區標準」。

港式烹調讓長者享口福

「照護食」又稱「介護食」,坊間一般統稱「軟餐」,專為有咀嚼、吞嚥困難人士製作,適合長者、康復者及部分殘障人士食用。

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到2040年,65歲或以上長者佔全港總人口大約30%,而年屆8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亦將由現時不足25萬人,倍增至超過50萬人。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推算65歲或以上人口的每年增長率為4%,由此可見,吞嚥困難的老年人必然暴增。

2023年,社聯與本地兩所大學的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着手編製富有香港特色的《照護食標準指引》,加入本地菜式的烹調方法供各界參考,讓長者及吞嚥困難人士續享「口福」,亦為進軍《照護食灣區標準》踏出第一步。

檢測認證推動產業升級

剛被納入「灣區標準」的《適老易食食品(適老照護食)通用要求》,將「照護食」產品劃分9級:(0, 1, 2, 3, 4, 5, 6, 7EC, 7),稀薄如水的產品為0級,細碎及濕軟的產品列第5級,保持食物原狀的則為第7級。《通用要求》還列載了食物性狀的檢驗方法,包括可以餐叉、匙羹及針筒檢驗的簡易方法,以及使用如質構分析儀、恒溫糟等測試儀器的科學檢驗方法,可謂巨細無遺,讓生產商按照指引精準生產。

《照護食灣區標準》不僅是本港工商界和社福界的智慧結晶,更是檢測認證業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成果。CMA檢定中心以專業技術,協助食品及餐飲業界在加工、冷凍保存、殺菌技術,以及營養成分控制方面,提升至最新國際標準,讓業界升級生產線,開發更多高品質的「照護食」,搶佔銀髮經濟商機。

原文刊於堅料網:https://n.kinliu.hk/kinliunviews/%e6%b8%af%e7%89%bd%e9%a0%ad%e3%80%8a%e7%85%a7%e8%ad%b7%e9%a3%9f%e6%8c%87%e5%bc%95%e3%80%8b%e3%80%80%e7%b4%8d%e5%85%a5%e3%80%8c%e7%81%a3%e5%8d%80%e6%a8%99%e6%ba%96%e3%80%8d%e3%80%80%e6%96%87%ef%bc%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