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港交所應積極考慮減費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自從李小加在四年前出任港交所總裁以來,一直雄心萬丈,致力推動巿場改革,又提升交易系統,以至首次進行海外併購等,令其經營開支有增無減,證券界都要為此而付出高昂的代價,未見其利,先見其弊的怨言時有所聞。故我認為,港交所應認真面對業界所面對的經營環境,設法減輕一下他們的負擔,以免業界的生計受到進一步打擊。

作為金融服務界的立法會代表,我當然有責任為業界發聲,向當局反映他們的訴求,故早前我便與一班證券業界的代表,與李小加及港交所的高層進行了一次午餐聚會,期望就業界關心的課題,通過這類非正式的交流場合,以期做到促進相互了解,減少不必要的矛盾。

夜期成交不見起色

我想指出,業界一直以來,均同意我們應該與時並進,願意積極配合當局各項合理的巿場改革措施,期望進一步開拓本地的金融巿場,但我想主催改革的一方,也應有聽取意見的器量和雅量,不應把提出意見的統統打成是反對派。

相信不用我多言,大家都很清楚,自從港交所兩年多前,分兩階段延長港股交易時段,包括去年將午巿休息時段進一步縮短至一小時後,成交不升反跌,亦令經紀因而損失了與客戶藉午飯時間交流的機會。至於新近引入的夜期,同樣未達預期效果,交投淡靜,每晚成交張數才徘徊在二千張左右。為免客戶流失,部分中小券行也因而要開設夜巿應戰,結果佣金收入遠遠未能應付額外新增的支出。

事實上,早前港交所斥資三十億元開發的領航星交易系統,令券行原先擁有的交易系統均要報廢,一起要承擔這項新而沉重的投資。再加上前述港交所推行的連串改革本地券商現時的境況,就如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毛,到了非減輕不可的地步,否則隨時會被拖垮。

正如最近重返香江的本港股壇教父李福兆接受傳媒訪問時所憶述,其對提升本地華資券行地位,對促成聯交所(港交所前身)進入世界交易所聯會,從而奠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謂貢獻良多。試問中小券行又怎會把這麼多年來華資券行所辛苦建立的基業毀掉?

雖然有人認為李總裁來自內地海歸派,可能會因此忽略本地券商的訴求,但畢竟李先生已上任四年了,是時候好好和本地業界溝通和回應他們合理的要求。如果李總也認為錢不是問題,就應積極回應,在領航星和報價機的費用上作出寬免,好減輕一下業界沉重的擔子。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