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派利市非長策 (梁美芬 ) – 評論文章

 

財政司長近日推出「關愛共享計劃」,為財政預算案「補漏拾遺」。建議合資格人士可獲派發4000 元(如退稅少於4000 元則可獲發差額),預料將有280 萬人受惠,共動用約110億元。

預算案剛發表時,不少市民對政府連續兩年錄得豐厚盈餘但卻沒有派發現金表示不滿。就此筆者曾多次建議政府,在政府庫房充盈的前提下,適當向市民「開閘派錢」無不可。但從政府財政運作的角度和理念出發,不能「竭澤而漁」,市民亦不應將派錢措施當作理所當然,更重要的是利用盈餘,配合長遠的政策和措施,緩解民困。

市民需合理調整派錢期望

根據政府公布的數字,今個財政年度政府錄得財政盈餘高達1380 億元。過去幾年間,政府主要通過賣地獲取高額利潤, 有了今天庫房充盈的局面。這次派錢措施,令大部分市民在新一年有「利市」收。庫房「水浸」,派錢屬政治決定,令大家開心。不過市民亦需合理調整對派錢的期望,了解派錢措施並非政府恆常支出,全因為今年政府庫存特別可觀而已。

今年額外派錢計劃預計將動用110億元公帑,佔總體儲備約1%。「買」市民開心,未嘗不可;然而派錢過後,政府必須認真考慮如何善用豐厚儲備,迎接未來挑戰,取之土地、用於市民。重中之重,莫過於人口急劇老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加上不僅基層市民感到生活困難,連一些收入處於中等水平的「夾心階層」人士也叫苦連天。租屋貴、「上車」難,置家何時?看不到未來晉升階梯,年輕人自然對社會抱有怨氣,從而衍生更多社會問題。

現時65 歲或以上長者有每月2600 元的長者生活津貼,70 歲或以上長者每月能領取1345 元的高齡津貼(生果金)。但政府不應忽略社會上部分處於60 至64 歲的社會斷層人士,在缺乏足夠退休津貼又無法依靠強積金制度安享晚年的情况下,希望政府集思廣益,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考慮將醫療券、2 元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的受惠門檻降低至60 歲,並適度增加津貼金額,做到更綜合全面的退休保障,令60 歲或以上退休人士可以有尊嚴、充實、愉快地踏入他們的第二人生,享受更優質的退休生活。

(刊於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