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由政改引起的社會爭議愈演愈烈,整個社會陷入撕裂,令人痛心。日前我陪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到金鐘派發單張,宣傳政改;期間有兩位男士對我說,不在乎什麼真普選、假普選,只要新選出來的特首能發展好經濟、改善社會民生,就行。

該兩位市民說出自己的心聲,其實也反映大部分市民對近年紛紛擾擾的政治爭拗感到煩厭。我希望泛民議員和激進派人士能傾聽這些市民的心聲,在未來的日子,特別是政改表決之前,能以理性、務實的態度推動政制發展,還市民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還社會一個安居樂業的機會、還香港一個充滿希望、美好的明天!

我呼籲泛民議員為了香港的未來發展、為了下一代的福祉,支持政改方案。任何沒有偏見的人都會承認,擺在我們眼前的政改方案是香港史上最民主的政改方案:低門檻入閘、暗票提名選出候選人、500萬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選出特首,這些都是民主的巨大飛躍。

誰敢說,500萬市民一人一票選舉特首不是真普選?如果方案否決,香港就只能繼續擁抱1200人的小圈子選舉,誰能保證否決政改後,就立即有所謂的「真普選」?蘇州過後冇艇搭,如果錯過今次機會,何時才有普選?又如何重新啟動政改?

反對派對政改方案「橫挑鼻子竪挑眼」,其中一個理由是說不符合國際標準。其實,英國與美國的選舉制度都不同,哪有什麼國際標準呢?就算有國際標準,也要一步一步地接軌。以港人最熟悉的買樓為例,都是小樓換大樓、新界換到市區,逐步改善居住環境,如果有人說,我要住西方標準的花園洋樓,否則我寧願不要,那會怎麼樣?結果就是永遠都可能住不上,永遠是無殼蝸牛。

於情、於法、於理、於香港的政治現實,目前的政改方案都是最好的。香港不能憑空發展民主,只能在《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決議的軌道上推進,如果脫軌狂飆,就會車毀人亡。當年末代港督彭定康搞「三違反」、搞激進政改,結果欲速則不達,已是前車之鑑。如果泛民重走彭定康的老路,結果也不會有什麼兩樣。

立法會是民意機構,議員投票必須以主流民意為依歸,而不是把個人意志、政黨利益凌駕於市民之上。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支持政改的市民多過反對者。最近嶺南大學的民調結果顯示,支持政改的超過半數;如果中央承諾2017年後繼續推動政改,支持者超過六成;如果加入白票「守尾門」等因素,支持度可以去到七成甚至八成。民意彰彰明甚,就是支持「袋住先」、支持循序漸進,如
果泛民不根據民意投票,今後就請別再自詡是民意代表。

我呼籲泛民支持政改,還因為只有通過政改,撕裂的社會才會癒合,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政治理想不能當飯食,亦不能改善民生;政治爭拗已浪費我們太多的寶貴時光,喪失了太多的機會,致使香港整體競爭力每況愈下。回歸時,新加坡與香港是並駕齊驅,現在香港已經瞠乎其後,拍馬都追不上。回歸時,香港GDP佔全國兩成,現在跌至不足3%,預計再過10年,只剩下0.3%或
0.4%。顯而易見,把香港搞垮了,對整個中國其實沒多少影響,損失的只是我們自己。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環顧周邊城市,無不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唯獨香港在政治鬥爭的泥淖中不能自拔。日前有一項關於全球城市生活質素的調查顯示,香港僅排在第70位,與不少第三世界差不多;還有調查顯示,香港人不懂得笑,香港人的「痛苦指數」遠遠高於內地和台灣,香港人快樂不起來,這不正是香港日益沉淪、生活質素不斷下降的證明嗎?

天與弗取,天必譴之,普選的歷史機遇就在眼前,就看我們能不能抓住。不論是泛民還是建制派,都必須順應主流民意,從香港的長治久安出發,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不要做普選的殺手,不要做歷史的罪人。反對派即使不支持政改,也應該理性提出建議,而不應該搞什麼圍堵、狙擊等於事無補的活動,否則就是別有用心,故意搞亂香港。

魯迅講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亦曾引述已故詩人汪國真的詩句表示,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對香港而言,普選就是高山,就是從未走過的路,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踏出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最終能走出一條民主的大直路。

(刊於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