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本土不是本土派的專利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國家身分和地區身分,兩者向來都沒有衝突,我們既是中國人,也是香港人。中國幅員廣闊,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各具特色,可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華文化正正因為百花齊放,包容並蓄而精采瑰麗。而香港經歷百多年英國殖民統治,得以成為中西文化薈萃的東方之珠,更為中華文化錦上添花。

騎劫「本土」名號招搖撞騙

一個地方萌生本土意識,很多地方都有。例如上海人、福建人、山東人、廣東人都很喜歡強調自己來自的家鄉,卻從來不會因為強調自己是上海人而否定自己是中國人的身分。因此,中國內地各大小城巿都有自己的本土意識,例如廣東省有諺語「食在廣東」、還有粵曲,廣東話的文化瑰寶,但廣東人在強調自己是廣東人時,並不是在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反觀香港,近年有些人高喊「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潛台詞是「我是香港人,便不是中國人」,這種將「我是香港人」高度政治化成為港獨的工具,那才是問題的所在。

歸根究柢,其實是拜一班港獨分子所賜,他們騎劫了「本土」這個名號招搖撞騙,向巿民特別是年輕人散播錯誤訊息,將國家身分和地方身分對立起來,最終目的是將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令香港失去背靠祖國的最大優勢,從此萬劫不復。港獨派深知香港人與內地故鄉血濃於水,絕對不會支持港獨,才騎劫了「本土」一詞,扭曲本土的意思,向香港巿民不斷宣傳排外、極端的訊息,這是假本土。真本土應該強調多元、包容,不同地域的文化可以互相輝映,大家同是中國人這些正確正面的訊息。「本土」絕對不能再任由港獨分子騎劫。

本土派須維護港最大利益

本土派的必要條件,是維護香港本土的最大利益,守護香港本土最可貴的核心價值,諸如廉潔、公平、法治、民主、包容、巿場經濟等。要達至以上的條件,最符合香港社會福祉的做法就是擁護《基本法》,繼續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讓香港繼續以「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方向發展,香港的本土文化要繼續在健康的土壤上孕育出美麗的果實,必須在一國的前提下發揮香港的特色,而不是在否定國家的前提下不斷衝擊一國,一國兩制必須接受一國,倘若港獨分子繼續挑戰「一國」,「兩制」也不可能存在,失去了「一國兩制」,《基本法》對香港各種核心價值的特有保障也得消失,試問這是香港人能承受的結果嗎?

對香港人最好的「本土主義」實應強化香港的真本土特色,例如中西匯合的文化,世界各國的生活特色在香港找到,而同時,香港人都是中國人。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