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施政報告須力控疫情重振經濟 (石禮謙)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即將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該報告是在2019年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全球經濟深度衰退,本港經濟受重創,失業率創15年新高的情形下發表。在此艱困之時,市民期望施政報告可為提振經濟,紓解民困帶來有效措施及好消息。

作為市民一分子及業界議員,我就施政報告向業界徵詢意見,亦聽到不少普通市民意見,得到的回應是,大家普遍認為特區政府應果斷處理疫情,恢復社會秩序同安寧,恢復經濟正常運作,處理好各類民生議題,重建市民對香港的信心,逐步讓香港走出困局。

控制疫情是首要之務

本港疫情曾經一度受控,但之後有所反覆,未能達到14日清零目標,故難以落實粵港澳通關,對本港經濟影響甚大。當內地疫情穩定,經濟持續好轉之時,本港因為未能控制好疫情,阻礙了兩地人員和商貿往來,內地作為支持本港經濟的主要力量就難以發揮作用。通關無期尤其影響零售、餐飲、旅遊等行業復甦,對基層就業影響甚大。為此,政府應加大對海外入境人士的防疫力度,嚴防境外輸入,否則難以消除本地傳播。

房屋問題為民生問題重中之重,改善基層住屋必須大刀闊斧。現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加快公屋興建刻不容緩。特區政府應物色更多可用作房屋發展的綠化地帶,放寬土地管制,大力改革港英時期制定的不合時宜的限制土地發展政策;動用各種有效手段加快鄉郊土地開發,釋放更多現有土地。

改變方可開發更多土地,不改則難以解決因土地供應不足而導致樓宇供應不足的問題。此外,應恢復公屋出售,令到基層市民分享經濟成果,使到公屋住戶有恒產者有恒心,安居樂業,熱愛香港。

大刀闊斧增加土地供應

2010 年首度推出「辣招」距今已經十年,「辣招」過往未能控制樓價是事實。現時最大問題並非控制樓價,而是方便市民可透過房屋買賣交易套現周轉,應對經濟環境變遷的需要。事實上,減辣可刺激樓宇交投,使資產「鬆綁」,帶來更多經濟活動。

如今工商舖物業的樓價跌幅介乎4%至30%不等,市場蝕讓個案頻現,甲級商廈樓價亦跌15%。試想若然住宅樓價也下跌三成,香港將是如何景況?現時「撤辣」或逐步「減辣」,可向外界發出政府穩定樓市的決心,這對穩定經濟、民心,穩定外來投資者信心,有正面作用。

經濟不景,市民節衣縮食。作為港鐵大股東,特區政府理應促成港鐵減票價,減輕市民負擔,展現港鐵與市民共度時艱、承擔社會責任的誠意。雖然港鐵是上市公司,但過往幾十年港鐵是透過政府給予政策、公帑、物業發展權扶持成長的鐵路公司,當此困難時期,港鐵若能放棄些少經濟利益,減輕市民負擔,大幅減票價,回應社會期望,做香港和諧穩定的促進者。

院舍服務不足,多年來未得到有效改善,「等到死」現象持續發生。截至8月底,全港輪候人數升至3.9萬人,輪候期間去世的長者更逾7,000人。情況若繼續惡化,政府與及香港社會都難交代。政府應設法改善對長者社區照顧不足的問題,紓緩長者對入住院舍的需求,政府可考慮放寬興建安老院的地積比限制,增加興建安老院舍的誘因。

近年,不少家長希望子女轉往國際學校就讀,以致國際學校一位難求。本地學校應否借鑒國際學校的長處完善教學、減輕學童應試教育的負擔?我認為教育當局應作深切檢討,提出改善方案。香港教育開支只佔GDP 的3.3%,而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佔比已達到5.1%。香港科研投入的GDP 佔比只有0.8%,經合組織國家都在2%至4%。上述問題若不改善,勢必削弱本港競爭力、影響經濟發展。

(刊於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