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新界東北發展非一蹴而就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地少人多,土地資源緊缺。如何拓展土地資源,增加房屋供應,以滿足日後人口增長的需要,是政府十分關注的問題。上周政府公布了新修訂的新界東北發展方案,其發展模式及土地規劃問題再次引起公眾關注。

該修訂方案集中發展古洞北與粉嶺北兩個新市鎮,計畫提供合共約六萬多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可容納超過十七萬人,較早前提出的三個發展區方案所提供的單位更多。正如政府所指,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是我們未來十年的主要土地供應來源。這個計畫是經過長期研究、反復諮詢才達致目前推出的方案,並非倉促而成;我認為並不可因為民粹而草率改變對該計畫的土地規劃。

新界東北發展,早於一九九○年的全港發展策略檢討已開始研究。一九九八年,政府展開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究,選定古洞北、粉嶺北、坪輋和打鼓嶺作為新發展區,並在一九九九年開始諮詢公眾意見。而開拓新界東北發展區更是在被納入○七至○八年《施政報告》的十大基建項目,在○八年六月重新展開規劃及研究,並進行了三個
階段的公眾諮詢工作。

早已展開研究 平衡不同需要

但是,每每政府推出經諮詢後的新修訂方案,社會上總會有部分聲音提出新的質疑。就如去年就有聲音刻意標籤新界東北會發展為「雙非富豪城」、「深圳後花園」;而上周政府提出新修訂方案,提高公營房屋的發展比例以及在私人住宅發展考慮加入「港人港地」措施,以首要滿足港人住屋需要之後,又有反對聲音指出,政府應該先收回粉嶺香港高爾夫球會的用地,取代現有方案。如此下去,相信無論政府提出一個甚麼方案,都總會有人為了反對,提出各樣冠冕堂皇的所謂「理據」。

我明白政府的政策,特別是涉及土地利益的問題,都十分敏感,亦未必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然而新界東北發展計畫經過幾屆政府的醞釀,經過深思熟慮和平衡不同持分者的需要,為香港的未來作出打算,並非一蹴而就的計畫,不應該因某些未經論證的反方案而草率更改。正所謂「馬照跑,舞照跳」,儘管找地建屋是政府的施政重點,但如何兼顧經濟發展,平衡康樂、體育、文化活動的硬件設施需要,應由社會整體發展的角度出發,總不能「拆東牆補西牆」。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