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政府做好本份 港鐵可建新綫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政府剛公布《鐵路發展2014》, 勾勒本港至2031 年的鐵路規劃, 建議未來斥資1,100 億元( 按2013 年價格計算) , 興建7 個新鐵路項目, 屆時鐵路網絡可覆蓋全港75%人口和85%就業機會。

惠社會符環保規劃愈早愈好

據本人接觸所及, 無論業界朋友和社會輿論, 對這幾個「需求帶動」的建議鐵路項目, 反應相當正面。不過, 鐵路規劃固須及時, 以當前政治環境, 如何妥善落實更為重要, 亦不容易。

香港地少人多,發展鐵路網絡作為大型集體運輸系統的主幹,無疑較符合社會效益和環保等要求, 社會對此有基本共識。然而, 一條新鐵路從規劃至工程開展到完成要經歷艱辛的過程, 要進行概念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詳細設計、公眾諮詢等程序, 亦須根據《鐵路條例》刊憲。若項目需要政府撥款, 更須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 完成整個項目往往需要十多年, 因此, 愈早規劃愈有利。

深港軌道屯荃鐵路待條件成熟

猶記去年底,立法會曾討論「優化新界西北鐵路服務」議案。本人提出修正案, 強調政府須盡快制定全港長遠的鐵路發展規劃, 尤其是有鑑於本港現正全速興建的鐵路, 即西港島綫、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南港島綫( 東段) 、觀塘綫延綫及沙田至中環綫, 前4 條綫將於兩、三年內相繼落成,沙中綫亦將於2020 年完成。如果鐵路項目短期內無以為繼,勢必影響到本港鐵路基建難以有序而持續地發展。因此,新鐵路的規劃既有必要性,又有迫切性。

當局自2011 年起先後就鐵路發展策略進行兩輪公眾諮詢, 現時公布的新鐵路方案是在這個基礎上有所取捨。例如, 連接東鐵和西鐵的北環綫,通往華富、薄扶林一帶的南港島綫( 西段) , 社會早已有不少聲音要求興建, 現已納入建議。

至於原來擬經前海連接港深兩地機場的西部快速軌道, 和屯荃鐵路,雖然是有以「供應帶動」的前瞻意味, 卻基於整體財務可行性等原因而暫時擱置。社會上對此仍有不同的意見, 但任何規劃都必然涉及輕重緩急諸因素的綜合考量, 這是可以理解的。希望政府在日後條件成熟時再詳加研究這些暫時擱置的項目。

為競爭而競爭排斥港鐵不智

不過,社會對現時的新鐵路方案,只有一個大致的發展輪廓,接下來仍有更具體的研究和諮詢: 每條鐵路的詳細走綫如何? 各條鐵路的興建時間表如何訂立? 如何確保有秩序地開展工程, 避免互相競逐人手和資源? 由哪一方出資興建, 採用甚麼融資安排或營運方案? 日後票價如何? 市民能否負擔? 這些問題分別涉及技術、人手和財務等方面的可行性,非常複雜,討論需時, 要有效達致共識相當不易。

至於這些新鐵路是否應由港鐵興建,鑑於建議的新項目大多屬於現有綫路的延綫, 考慮到系統的接駁、營運上的協同效應, 以及港鐵過去在興建和營運本地鐵路所積累的豐富經驗, 由港鐵負責是自然的選擇。若然只是為了製造「競爭」的表象, 而排斥港鐵參與新鐵路, 反而未必符合市民大眾的利益。

政府大股東應增監管

另一方面,先前所暴露的高鐵工程延誤和超支等問題,反映當局有必要加強政府作為地鐵大股東的角色和功能, 在監管工程項目、優化企業管治等方面作出實質改善, 令到公眾相信日後港鐵參與新鐵路項目, 能夠實現較佳的經濟效益, 從而使票價能盡量達致市民可負擔的合理水平。

政府當局若要促成各個新鐵路項目的落實, 除了進行詳盡的研究和規劃, 還須與不同持份者溝通, 爭取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此外, 鐵路網絡的擴展不但要與其他土地和房屋的發展互相配合, 亦要讓本港各種公共交通工具能夠有清晰定位, 相輔相成, 才有望達致多贏, 以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和改善民生。

(刊於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