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投身「雙循環」重振港經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由國家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近日正式實施,有望加速亞太區經濟復甦發展。事實上,中國有望成為疫情過後最快經濟復甦的國家,香港面對當前嚴峻的經濟難關,更需要抓住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機遇,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及「十四五」規劃,並以此作為下周三發表的《施政報告》之重點,讓香港擺脫困境、重新出發。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月內地消費品零售額按年增長百分之四點三。這已是連續三個月錄得增長,顯示內地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人民恢復消費信心、經濟復甦苗頭初現;反觀香港,面對疫情反覆及經濟衰退雙重夾擊,失業率創下十六年新高,不少市民人心惶惶。

倡對接「國內大循環市場」

《施政報告》發表在即,我促請特區政府加緊與內地合作,果斷做好防疫工作並盡快振興經濟。我建議由特首親自領軍,設立對接「國內大循環市場」戰略的工作機制,部署相關安排;政府亦應向中央爭取放寬本港金融界進入門檻,包括將生物科技股納入滬深港互聯互通,及容許內地投資者買賣在香港第二上市公司股票,便利內地投資者,並加強推動香港電子商貿,對接「國內大循環市場」。

抗疫多時,兩地經濟活動嚴重受阻,早日通關逼在眉睫。就此政府應盡快落實「港版健康碼」,恢復兩地通關。現時大部分內地設廠港商皆以出口為主,礙於疫情令出口市場表現疲弱。我建議特區政府向中央爭取推出稅務寬減等政策措施,以減輕內地港商負擔,並允許港商產品進行內銷,便利港商於內地銷售產品。

資助年輕人大灣區落戶發展

做人做事要瞻前顧後,即使北望神洲,都要打好發展基礎。事實上,不少年輕人有意到大灣區發展,但苦無頭緒。政府有需要為港青北上發展搭通天地綫,包括設立特別專責小組,引領年輕人到大灣區尋找商機,同時資助年輕人在大灣區落戶發展,從物流及人才雙箭頭協助本地業界加強推廣香港的「金漆招牌」,便利港商融入大灣區市場。

沒有人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但香港不能坐以待斃,應以不屈精神絕處逢生。善用「一國兩制」優勢、主動參與「雙循環」及「十四五」規劃,方是香港正確的出路。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