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應公平公正對待六個單元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前幾日,我在報上拜讀九龍華仁書院校長兼通識教育科委員會主席陳岡校長的文章,殷切希望能看到一些如何改善通識科的意見。可惜,陳校長卻將本人作為立法會議員切實反映家長及學生的意見,說成是「徹頭徹尾的教育政治化」,令我大惑不解。我想在此重申被誤解或被扭曲了的觀點。

通識教育應海納百川

筆者在中文大學讀書時主修政治行政系,當年中文大學的通識教育,是令四年制優越於三年制大學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在大學一年級修讀通識,主要令我們可以在自己主修學科之外,能夠對其他學術領域有所體會。其中包括外國電影欣賞,參與大學月會的演講,都是通識教育的一部分。通識是必修學分,但不會有任何考試,同學可以學的很輕鬆,開開心心去啟發視野,享受通識教育。通識教育主要培養學生廣闊的視野、開豁的胸懷,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當年,若我們有個別同學對社運有興趣,大多通過參與學生會及其他學生組織的活動,但這些並不會用來作為考試之用。

有同學喜歡音樂多一些,有同學可以對人文、科學多一些,有同學對政治興趣多一些;總之,以輔助學生發展學科以後興趣為主。我對通識科要教政治議題並無反對,只是希望政治議題與其他五個單元的議題應平等對待。

過去幾年,我不斷與一些中學生及有份教授通識科的通識老師討論,研究如何改善通識科,令其對學生、對老師都更加合理。我十分明白這幾年為了在中學推出通識科,很多老師及校長都花了很多精力去準備教材,付出過很多的努力,面對過很多的困難。

考題不宜太深太廣

新高中加入必修的通識教育科,是希望學生有多元化的教育,幫助他們連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概念,建立正面的價值觀。現時新高中通識科共有六個單元︰(一)自我與個人成長、(二)今日香港、(三)現代中國、(四)全球化、(五)公共衞生、(六)能源科技與環境。既然通識科有六個單元,為何唯獨將其中有高度政治主觀性議題作為「必答題」呢?我從不反對學生去了解政治熱點,甚至我認為這些了解是有必要的。但問題是,對於有高度政治主觀性的社會論題,學生會容易因為教材或老師自身的政治立場而偏聽偏學,反而無法形成陳校長所說的「理性的立場」。所以,學校在教授過程中尚且需要格外謹慎,何況是考試?而且是作為影響學生升學及一生前途的「必答題」?若因為「這些議題都是今日香港青少年接觸的世界的一部分,亦與課程內容相關」所以要「必考」,那傳媒早前也廣泛報道了親生子連同好友肢解父母的反人倫慘案,令無數家長震慄亦應受高度關注。我衷心希望通識科的考試可公平公正地對待通識科的六個單元,不能只重視政治而忽略其他,如對年輕人身心健康成長的知識。作為兩名中學生的家長,我這樣的擔憂難道也是有政治企圖?

其實,要求通識科的考題評定機制增加透明度,為的是讓通識科的考核方式,能更符合通識教育的理想,以及中學生的接收程度,從而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我衷心邀請陳岡校長能細心再看看我過去幾年就通識教育的意見,從而大家可以更好的交流。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