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恢復行政與立法良性互動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現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施政舉步維艱,在推行和落實政策的過程中亦出現一些失誤,以致與市民的訴求和期望形成落差。有社會人士建議檢討特區政府的整體施政能力與組織架構。這或可為改善管治成效提供理性探討的方向,但現屆政府施政困局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應就具體議題作具體分析。其一,有些議題明顯屬於複雜的結構性問題,並非一時三刻能夠有效解決。例如,由於貧富懸殊而衍生的社會矛盾,不可能有簡單的解決辦法。儘管如此,當局已開始着手解決這方面的結構性社會問題,包括在二○一二年十二月成立扶貧委員會,其後又公布首條官方「貧窮綫」,今年的《施政報告》亦推出一系列扶貧助弱措施。但這類政策措施,需經過相當時日,通過社會各方合作,才有望獲得較具體的成效。

議會拉布戰影響大

其次,特區政府的某些施政重點,所須面對的客觀條件局限,往往超出原先的估計。例如今年《施政報告》接納了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建議,在未來十年以興建二十萬個公屋單位為目標。但根據二○一四年《審計署署長第六十二號報告書》披露,在審查房屋署二○一二至一三年度的推算後發現,未來十年只能興建十七萬九千個單位。而且即使能夠解決多項技術問題,還欠三十八公頃土地,顯然絕不容易達到二十萬個單位的建屋目標。但土地規劃和房屋供應不僅過程複雜,亦需時甚久,實在是「非一般的難度」。

此外,行政機關與立法會如何能夠恢復理性務實、良性互動的合作關係,已是當務之急。就以本人和工程業界極為關注的工務項目審批為例,因為議會「拉布戰」,工務項目的延誤審議可謂已到了「後果嚴重」的地步。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統計,工務小組上年度只處理了二十四項工程審議,有二十一項要拖延至今個會期。這些積壓的項目平均延誤半年,總工程成本將激增十億元。今個會期一開始,反對派議員已揚言發起全面「不合作運動」,工務項目的審議恐怕將累積更多的延誤個案,工務工程亦將出現嚴重的斷層!工程界的生計以至本港的經濟民生將大受影響。

冀反對派「高抬貴手」

全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鄰近競爭對手環伺,香港必須與時俱進。一方面,正如本人去年十月在本會提出並獲得通過的議案,特區政府應制訂長遠基建規劃,推動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亦須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尋求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例如推動創新及科技產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根據本港發展需要,適時檢討政府架構,提升施政能力,是應有之義。特首在今年再次啟動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無疑是積極回應了業界多年來的訴求。但在立法會討論相關決議案期間,反對派議員既發動「拉布」,又設立重重關卡,決議案最終能夠獲得通過,實在得來不易。我和工程科技業界朋友當然期望,稍後當局向財務委員會申請相關撥款時,反對派議員能夠從善如流,「高抬貴手」,盡快通過審批,為本港的創新及科技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總之,要改善政府施政,適時檢討或重組政府架構固然需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從更廣闊的層面建立全社會良性互動的關係,包括恢復理性務實的行政與立法合作模式,既不可或缺,亦刻不容緩。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