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建立行政立法新關係 竭力改善民生 (陸瀚民) – 評論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視察,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為新一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監誓,並發表重要講話。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提出「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闡述了重大原則,指明了前進方向,是一篇充滿真理力量的綱領性文獻,對國家和香港特區未來發展,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是香港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的重要里程碑。

習近平主席在重要講話中提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讓每位市民都堅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夠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任第六天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就宣布成立四個行動組﹕分別是「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和「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積極行動、着手解決民生難題。

對我們立法會議員而言,最重視的是「四點希望」的第一點,即「着力提高治理水平」。既然行政與立法機關是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立法會議員也要懷着治理的意識,多向特區政府提出可行而有效的建議,讓我們在有了「良政」之後,就要協助特區政府達到「善治」。

習近平主席在重要講話中,提到「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要加強政府管理,改進政府作風,樹立敢於擔當、善作善成新風尚,展現良政善治新氣象」。工商界要繼續和特區政府有商有量,促進國家和香港特區的發展,合力解決各種社會問題。譬如上周,行政長官在答問大會中提及將公營房屋提速提量,可以引入更多私人參建模式,相信亦是一個好例子。再者,政府與私人發展商近日就興建過渡性房屋攜手合作,也是一個公私營合作解決社會問題的一個好模式,能夠有助達成提升市民生活質素的目標。

對青年而言,最重要的當然是習近平主席所提到的「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除了在本地幫助青年解決「四業」面對的挑戰外,青年人主動參與大灣區建設亦是提升「四業」的方法。因此,我們要號召更多青年人投身大灣區建設。要培育青年人對國家、大灣區有更深刻認識,協助青年建立「大灣區朋友圈」,讓港青更容易往大灣區其他城市升學和工作實習,讓他們沉浸在大灣區群體中。新時代港青應以擁有粵港兩地人脈與履歷為目標,積極參與國家和香港建設,同時發展個人事業。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從政者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民眾的生活好起來,社會上不同的持份者要一起站在歷史的新起點,發揮各自的專長,鞏固好「一國」之本,發揮好「兩制」優勢,開創良政善治的新格局。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