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建構安心健康社區 港復常關鍵(龐朝輝) – 評論文章   

特區政府早前宣布,周三(3月1日)起撤銷為期900多天的口罩令,本港衞生防疫措施正式暫告一段落;同時在不同社區服務兩年多的檢測中心和疫苗接種中心,亦宣告功成身退,雖然市民仍可在不同診所接種新冠疫苗,亦可在醫護中心進行核酸檢測,但香港在復常路上已正式與世界各地全面接軌。

特區政府雖然撤銷強制口罩令,但仍然建議市民如有發燒或任何呼吸道病徵,以及到訪或工作於高風險場所如安老院舍、殘疾院舍及醫療設施等區域時,須佩戴口罩,至於高風險及免疫力低的人士,在公眾場合亦建議佩戴口罩保護自己,減低感染風險。

港人公民意識衞生 領先世界

雖然口罩令已撤銷,但很多公眾場合仍見到市民佩戴口罩,反映大部分市民並非因為被迫遵從政府的命令而佩戴口罩,而是以保護自己為依歸,港人在公民意識及公共衞生層面上,實在較世界上大部分先進國家更優勝。

筆者在開關後亦數度出埠,世界大多數地方已經取消所有社交距離措施,雖然在海外市面上仍有不少人士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人多擠迫的公共地方佩戴口罩,亦是有效減低患上呼吸道傳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但大部分公共地方尤其是食肆,並沒有如香港般擠迫,故取消禁令而由市民自行決定判斷風險選擇佩戴口罩,以及自我制定社交距離措施,實屬適合做法。

香港在這時期取消口罩令,實在是眾望所歸,由於本地居民接種疫苗比率已達至9成以上,而從不同數據分析,高達8成以上的港人曾經感染新冠病毒,在香港所產生的群體免疫,應對新變種病毒的風險並不高;加上自開關後,從境外往來的旅客已較以往頻繁,但並未對公共醫療體系染疫重症入院及死亡數字造成顯著上升,而自從當局開始取消公布每日確診數字,僅公布從政府屬下化驗室檢測出的陽性個案數字,市民對每日的新症個案已陸續放下警戒,在心理上為逐步復常做好準備。

事實上,率先停止公布每天新增個案,對公眾所產生的「安穩感」十分重要,很多長者經歷3年多疫情,在生活習慣上與以往已變得截然不同,人與人的社交距離變得疏遠,較少與外界接觸,大多亦對傳媒所報道的新增個案及死亡病例感到憂慮。

抗疫產業要轉型 應對新需求

抗疫數年下來,到現時步入復常,未必人人也能習慣重返正常生活。要令市民做到真正的復常,單靠科學數據證明香港走出疫情,並未能釋除公眾疑慮,特區政府逐步建構安心健康社區環境至為關鍵。雖然有不少輿論認為,政府大灑公帑締造旅遊及經濟復甦是浪費之舉,但事實上透過不同媒介及宣傳所締造的安穩安全氣氛,至少是當局親身為市民設想的一種做法,值得支持。

相信疫情走到這階段,縱使再有新變種病毒造成一定傷害,大勢所趨下特區政府亦應該不會再重新收緊社交距離措施。當然,要保障整體市民健康,作為一個有責任的政府,當局仍需適時監察新冠入院數字及死亡個案,而隨着新冠病毒有機會再變種,未來仍有機會需要再接種疫苗加強劑;至於一些在疫情中變得熱門的抗疫產業,如口罩廠及抗疫產品等,隨着疫情過去,亦有需要轉型,以面對市民對預防疾病的新需求。

探討改善機制 防悲劇重現

疫情帶動市民對健康及預防傳染病的重視,相信對全球健康產品及健康科技有正面影響。整體而言,香港在抗疫路上較西方國家做得出色,至少每項抗疫措施也根據科學數據加上考慮市民承受能力而制定,當中固然有美中不足及總結經驗的地方,但最終亦在風險管理以及死亡個案中取得了一定的平衡,而度過了這3年的疫情歲月,與其事後指指點點找錯處「祭旗」,倒不如實事求是,從根本探討改善機制,防止悲劇再發生。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47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