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完善政府架構 提升管治能力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近日立法會有以「檢討及重組政府架構」為題的動議辯論。我認為,不論哪一位特首參選人當選,領導下屆政府,這番討論都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有利於完善政府架構,進一步提升管治能力。

「重組政府架構」並不是新鮮事,港英政府時代亦有因應社會和經濟環境,重組架構,以提升施政效率。較近期的例子,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早於上任前便向立法會動議重組政府架構,由原來的3司12局改為「5司14局」,包括建議為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司長各設立一名副司長,以及新設文化局及科技局。

與時俱進檢討政府架構

當時,工商專業界普遍支持方案,認為可以加強協調政策制訂和推行,並有利香港的經濟和產業發展。奈何面對部分議員的「拉布」,該方案最終胎死腹中,現屆政府班子於2012年7月1日被迫以「舊架構」宣誓就任。至於創新及科技局之設,更是一波三折,直到2015年11月,才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成立,令我們白白錯失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和發展機遇。我們是時候重新審視現有的政府架構,包括檢討各政策局的職能及分工,以便與時俱進,達至善用公共資源,提升施政效率及提高管治能力。

現屆特區政府的一些施政範疇表現未盡如人意,除了議會「拉布」等人為政治因素之外,恐怕也有制度和架構上的原因,尤其是不同決策局的職能範疇劃分不合理,造成互相掣肘,又或者分工不平均,以致部分政策局的工作負擔過重。

其中一個事例,本人有較深刻的體會。我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出任與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有關的擬議決議案小組委員會主席,對於現屆政府從善如流,順應科技界和工商界多年來的訴求,把推動創新及科技的主要政策職能,從當時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分拆出來,提升到一個獨立的局級部門,以制定和落實相關發展策略,大部分議員同事都支持。然而,不少業界朋友表示,創新及科技與知識產權保護息息相關,相輔相成,因此,「知識產權署」也應隸屬創科局,對此我深有同感,亦多次向當局反映這項建議。不過,當時大家的共識是,應盡快成立創科局,即使開始時的架構未達理想,也可於日後繼續予以優化和充實。

理順分工 加強統籌合作

從現實情況來看,商經局目前需要兼顧的範疇仍然太廣闊,包括工商事務、旅遊、通訊、廣播及創意產業等政策事宜,情況並不理想。事實上,對於商經局的通訊、廣播職能範疇沒有移轉予創科局,也曾經有社會人士質疑。鑒於科技發展迅速,通訊及廣播的方式亦日新月異,我期望下屆政府考慮將相關政策撥予創科局負責。經民聯在去年亦在《對2016年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的建議書中提出,把工商及旅遊科獨立成局,從架構層面促進旅遊業界的發展。

另一個非常突出的事例,是運輸及房屋局和發展局在房屋、土地和運輸基建等範疇的分工,亦顯得很不合理。房屋政策是現屆政府的「重中之重」,卻涉及房屋和土地事宜,相關決策權分別落在運房局和發展局,而兩個局則分別從屬於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一方面,從運房局的角度,運輸和房屋兩大範疇性質有別,加上本屆政府遇到不少重大議題,例如港珠澳大橋工程和高鐵工程的監管、鉛水事件的處理等,都是由運房局負責,局方在適當調配人手和資源上似乎捉襟見肘,亦無法專注解決房屋問題。我認為,當局應重新分工,統籌房屋、土地和基建規劃的工作,以便更有效處理覓地和建屋之間的銜接工作,解決過去幾年住宅土地供應以及開發所面對的樽頸問題。

人力培訓是另一個例子,經民聯一直提倡強化職業專才教育,建議政府制訂教育政策時,要考慮未來的人力資源需求,並鼓勵市民持續進修,為年輕人擴闊出路,爭取向上流動的機會。不過,目前有關範疇分別由教育局和勞工及福利局負責,前者負責資歷架構和職業專才教育,後者則負責僱員培訓和持續進修,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理順兩者的分工安排。

以務實態度看待優化重組

除了檢討各個政策局的分工和職能之外,特區政府也要因應不同的政策目標,考慮設立新的決策局。近年「韓流」的成功,證明了文化創意產業不但可以為年青人提供更多發揮創意和向上流動的空間,同時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有關設立文化局的建議,在「5司14局」方案已有較成熟的討論,值得政府從新考慮設立,相信可與未來的文化項目,例如西九文化區的落實互相配合,提升本港的競爭力。

本人期望社會各界可以放下政治爭拗,以務實態度檢視政府架構的不足之處,促請當局在適當時候作出優化和重組,讓香港能夠把握機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刊於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