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安老必須有長遠政策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今年《施政報告》宣布未來10年動用2000億元為多間醫院進行擴建或重建,興建啓德全科醫院,增加公立醫院病牀5000張、90個手術室。這項政策對香港公營醫療應付未來因人口老化促使的需求大增有重大幫助。我和西九新動力多年來在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一直建議政府要投資未來,只要有盈餘就撥備100億元作為改善公營醫療的儲備,但多年來一直沒有聲氣,今年政府宣布撥出2000億元改善公營醫療,即平均每年撥200億,我當然深表歡迎。

不過,人口老化對香港的挑戰不容忽視,絕非增加幾千張公立醫院病牀,增建幾間醫院便可解決,除了要解決退休保障制度的問題,政府還要扮演主導角色,做好長者有可能在退休再就業的政策支援,鼓勵社會歡迎身壯力健的長者再重投社會成為生產力,以及發展銀髮族產業,期望財政預算案會對這方面會有所着墨。

今時今日,是否還應該用60歲作為「長者」年齡定義,實在要檢討。不少60歲以上的人士依然十分有魄力,在社會上,無論是政圈、商界以至專業行業仍然十分活躍。香港人,特別是50、60年代出生的港人,他們在艱難環境下成長,一直拼搏不懈、熱愛工作,要求他們60歲便退休其實是一種浪費。因此,一些體力要求較低的工種,實可盡量繼續讓這些「長者」發揮智慧、能力和經驗。

「銀髮產業」有潛力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首先要有政府的支援和配合,政府要研究如何發展這個產業,鼓勵退休人士按其經驗、能力、興趣發展「第二職業」,甚至鼓勵他們再創業。近年有不少政界中人退休後, 「第二職業」做得有聲有色,例如「AO歌王」、民政事務局前常秘楊立門現在常常登台表演,還開始主持電視節目;前立法會議員李華明則善用他的人脈和政治歷練創立公關公司。不少中年人對退休感到恐懼,其實退休人士絕對有體力、有能力發揮餘熱過一個精彩的人生下半場,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時繼續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刊於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