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失業中產,哀矣!(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立法會上星期辯論「幫助中產」的議案,連我在內發言的議員有三十多位,足見這是個大家十分關注的議題。其間同事們針對稅務、置業、租金、醫療、子女教育開支等各方面闡述,促請當局推出更多支援中產的措施。不過,正如我過去在本欄多次指出,中產在香港可謂「中間最慘一族」,開支大、交稅多,所得到的支援和福利卻是少之又少。尤其本港近年經歷一浪接一浪的經濟波動,大批原來自力更生,具一定學歷和技能的中產人士未能及時趕上產業轉型的列車,淪為失業或半失業;政府過去雖在僱員再培訓方面投入了不少資源,但針對的主要是基層勞工,未能充分照顧失業中產人士的就業轉型需要。為喚起社會更大的關注,筆者特別就着當日的議案提出修訂,呼籲當局撥款十億元成立「失業轉型貸款基金」。

失業中產最想轉型

香港的中產都是埋頭苦幹、默默耕耘的一群。可是,面對經濟持續波動,工作不穩,前路茫茫,加上長期「有義務、無福利」,中產其實已積累了不少怨氣;尤其中年失業的中產人士,更是看不到前景,感覺被社會遺棄。筆者本人就曾遇過兩個真實個案:有一位家住黃埔花園的機械工程師,由於相關行業萎縮,導致失業多時、賦閒在家,更因而患上抑鬱。另一位居於美孚的朋友,其家人經營魚檔,辛辛苦苦供他到美國留學,最終成為一個優秀的電腦工程師,卻因經濟低迷而被裁,最後無奈放棄理想,返回家裏的魚檔工作。這些朋友都是學有所成的專業人士、社會的中流砥柱,更是本港邁向知識型經濟的重要人力資源,卻因經濟環境急轉直下而陷入困境,變成無用武之地。他們欠缺的只是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而一個通過貸款鼓勵再進修以達致自身轉型的基金,正好能幫他們一把,給他們重燃希望。

為何對失業中產特別涼薄?

在辯論期間,民主黨單仲偕議員對成立上述貸款基金有所保留,認為政府不應該做銀行,「要私人貸款就搵銀行」。筆者當然尊重其他議會同事的不同意見,但單議員的說法對失業中產人士實在有點涼薄。相信單議員應該明白,失業中產人士可能連樓都要賣掉,保險也沒錢交,子女還要交學費和書簿費,試問銀行還會借錢給他們嗎?事實上,立法會財委會去年五月也曾通過政府的撥款申請,注資十億元成立專項基金,協助港商發展品牌、拓展內地市場,當時委員並沒有多大反對。同樣地,在一一年七月的財委會上,政府要求增撥十億元用以注資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及發展支援基金,同事們亦無太大異議。為何他們參與批准借錢給港商和中小企升級轉型,卻反對貸款給處境最艱難的失業中產用以轉型呢?

人民力量的陳志全議員,亦批評筆者的建議是「十分之危險、甚至不負責任的做法」。似乎他把重點放在創業上,但實際上我提出成立這個基金的目的,重點是協助失業中產人士轉型轉工,為他們提供再增值、再發展的機會,正是「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

陳議員一方面大力鼓吹政府應繼續大派現金,一方面卻認為通過貸款去協助失業中產人士轉型的建議是危險和不負責,這到底是反映他對失業中產漠不關心,抑或是他有着雙重標準呢?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