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大學性欺凌事件應予譴責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最近港大性欺凌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社會上議論紛紛。不僅令這所香港的最高學府蒙羞,更間接為本已千瘡百孔的香港教育制度補上一刀。香港教育制度的弊病,又豈是一句「傳統」或「校園文化」能概括?

通識科設計漏洞

筆者早於○九年在立法會指出:曾經接到過家長的投訴,指某所赫赫有名的中學的一名通識科老師,在面對中四學生授課期間,竟有近七成的授課語言是以粗口、淫穢的方式表達,有同學向校方投訴,卻受到校方莫大的壓力與杯葛。家長們被逼向本人投訴,亦向教育局反映。但由於當時通識科剛剛推出,教育局不僅沒有當機立斷進行調查,反而像沒有事發生一樣,粉飾太平。最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差不多大半年的時間,與一眾家長們向立法會及教育局不斷發聲,才促使該名教師被更換。但事件亦反映了教育界中一些品格低劣的害群之馬,利用了課程空洞的通識科,將一些錯誤的倫理觀念灌輸予少不更事的中學生,荼毒我們的下一代。

同樣在○九年,筆者亦接到另一對深水埗的夫婦的求助個案,向筆者訴苦,提到中四的女兒與他們吵架時,竟叫他們「去死」,並說只要父母死了就可以將財產轉給自己,更駭人的是,女兒竟然說這些是通識科老師教給他們的知識。兩宗令人震驚的投訴令我不得不關注當時剛推出的通識科,是否已被異化。筆者想指出,當時筆者開始關心通識科的教與學,還未與政治拉上關係。這個通識科設計的漏洞,在發展幾年之後,終於在一四年被部分別有用心的老師利用來宣傳「佔中」,才令整個社會重新關注通識科的教學內容、教師質素及是否向學生進行政治灌輸等問題。

中學責無旁貸

中學生年紀輕輕,無論在生理、心理都處於重要發展階段,可塑性非常高,因此中學教育在學生人格培養是最重要一環。回頭看幾年前年輕人佔旺、佔鐘,漠視法治底綫,更打着所謂自由主義或民主的旗號,做出罔顧法律、道德後果的事情。港大的性欺凌事件表面上與中學生無關,但迎新營恰恰是中學生與大學生銜接的重要過程之一,不僅大學要負起一定責任,連中學也責無旁貸。筆者希望像通識科這類的課程可多用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千萬不要向思想未成熟的中學生灌輸只破不立的倫理觀,不然,只會有更多人成為大學欺凌事件中的施暴者而不知恥。

筆者明白不少人正在努力改善通識教育科的考核以及教與學的問題,亦同意造成年輕人這種道德紊亂的現象有很多因素,但由於通識科的課程可以有更多時間給學生及老師的思想空間,因此,筆者期望通識科日後可以發揮更多在品格培養的角色。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