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同鄉社團專業化 融入地區治理體系(陳祖恒) – 評論文章

香港同鄉社團素來是愛國愛港的中堅分子,近年的社團發展愈趨成熟和具規模。截至本月,包含「同鄉會」一詞的社團已有至少330個,有學者更估計,由於部分社團未有以「同鄉會」或「聯誼會」命名,同鄉社團的實際數量可能超過600個。

筆者認為,隨着特區政府正着手就地區行政改革進行檢討工作,期望當局能夠從數方面着手,將同鄉社團融入地區治理體系,讓鄉親們成為政府更可靠、更具實力的地區治理夥伴。

鄉是我們的根,香港就是我們的家,而筆者的根之所在是福建泉州。自19世紀中期,我國有不少人離鄉別井,到東南亞、廣東沿岸等地區,謀求發展機遇,當中就有一部分人南下到香港經商、打工。來港後,鄉里們為了互相照應、聯誼鄉情,組織了不同的旅港同鄉會、商會等。

發展趨成熟 愛國愛港中流砥柱

時至今日,同鄉社團發展愈趨成熟,數量與日俱增,相當多社團在社會上亦已極具規模和代表性。

以福建人來說,居港的福建籍鄉親多達120萬人,約70萬人來自泉州,以筆者出任副主席的香港福建社團聯會為例,聯會有245個團體會員及6個地區分會,從不同層面服務社會。

事實上,特區政府一直重視福建人的聲音,例如推出「福建計劃」,容許返回福建退休安老的港人,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在完善選舉制度後,同鄉社團佔選委會第三界別的60席,充分體現新選舉制度的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

誠然,同鄉社團素來都是愛國愛港的中流砥柱、連繫國家的橋樑。以抗疫為例,福建鄉親一呼百應,搜羅抗疫物資、成立抗疫基金、組織義工隊等,亦不遺餘力捐款支持祖國抗疫;前年河南鄭州暴雨成災,福建社團隨即向中聯辦賑災專戶捐款380萬元,支援救災工作;同鄉社團亦積極支持政府依法施政,例如擺街站支持國安立法、完善選舉制度等,足見同鄉社團的動員力、組織力和行動力。

筆者認為,要協助同鄉社團融入地區治理體系,特區政府可從以下數方面着手,讓同鄉們進一步發揮凝聚及團結社區作用。

管理制度化 增內部管治能力

第一,特區政府要支援同鄉社團提升內部管治能力,建立有效管治架構。不少社團的會務運作,都是以鄉親自發和義務性質為主,在會務和財政管理上有不少升級轉型空間。

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可透過建章立制,將社團管理規範化和制度化,例如規定社團每年更新資料、提交年報等,並為社團領袖和骨幹提供培訓,提升內部治理能力,並協助社團完善自身建設,例如管治上依從更具條理和規範的規章及利益申報程序、有更清晰財務資料和工作計劃、管理骨幹專業年輕化、應用更多創新科技協助內部治理,從而提升他們競投和申請政府資助撥款的競爭力,成為政府更可靠、更具實力的地區治理夥伴,令同鄉社團工作與時並進。

培育青年領袖 加強專業連繫

第二,同鄉社團薪火相傳同樣重要,建議特區政府加強鼓勵同鄉社團成立青年社團,培育青年領袖,並加強同鄉在專業界別的連繫,政協青聯就是一個好例子。當青年領袖達到一定議政水平和公共服務經驗,政府可吸納他們加入諮詢架構,既推動同鄉社團專業年輕化,同時助力香港建立管治人才庫。

第三,同鄉社團一直扎根地區,以福建人為例,不少人於東區聚居,北角以前更有「小福建」之稱,惟翻查分區委員會等地區諮詢架構組成,發現具同鄉背景的委員比例較少。

事實上,同鄉骨幹熟悉區情,與社區緊密連繫和互動,特區政府大可以委任更多同鄉骨幹加入地區諮詢架構,更鼓勵同鄉社團組織關愛隊,以及申請「社區參與計劃撥款」,並建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為同鄉社團建立直接聯絡窗口,專責處理與同鄉事務,凝聚地區力量。

筆者期望,當局完成地區行政檢討工作後,能盡快交代具體方案,並推出更多措施,將同鄉社團納入地區治理體系,讓鄉親們更好地發揮愛國愛港愛鄉力量,服務市民、貢獻社會。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5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