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區議會應是完善地區治理的好幫手(李超宇)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地區行政檢討進入尾聲,並指區議會未來仍然會保留,且會有一定選舉成分,並強調政府不容許區議會成為「港獨」平台,干擾政府施政,將來的區議會將會去政治化。政府願意直面區議會的制度問題,實在值得鼓勵,而區議會制度過去也弊病叢生,進行改革是符合香港長遠利益之舉。

區議會長年以來被政治化,違法「佔中」後的區議會選舉,一批所謂「傘兵」將政治議題引入區議會選舉,把區議會變成政治角力的前線。2019年區議會選舉,反中亂港勢力取得多個區議會議席,直接把區議會變成政治鬥爭的舞台,有人甚至利用區議會的公共資源參與或協助舉辦違法「初選」,煽動顛覆政權,對抗中央,這種泛政治化現象嚴重窒礙區議會的功能。

香港實現由亂到治、由治及興,反中亂港政客紛紛出走,全港原應有479名區議員的區議會,只剩下146名,許多區議會已無法正常運作。為了避免未來區議會重蹈覆轍,區議會改革勢在必行。

區議會改革首要目標是要去除混亂的根源。新制度應確保區議會的公權力由真正關心國家和香港利益的愛國者掌握,同時亦要避免反中亂港分子再次利用區議會作棋子,危害國家以及香港的利益。「愛國者治港」本就是應有之義,亦是現今香港社會的共識,新制度理應有機制將反中亂港分子排除在區議會以外。

區議會是香港基本法第九十七條下的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職責是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接受政府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過往區議會被利用作政治舞台,偏離了區議會的原有功能。區議會本應接受政府諮詢,向政府建言獻策,配合特區政府依法施政,讓地區治理變得更為暢順,但過往的區議會制度確實令其功能變形走樣。未來的區議會應重回正軌,讓接受諮詢和提供服務成為區議會的主軸。區議員應清晰理解自己的角色,提有建設性的倡議,同時要向政府準確提供與地區相關的訊息,替政府增強地區治理效能「把脈開方」。區議員更要明白議員和政府的目標是一致的,為了共同建設香港,應不分你我,並肩前行。

區議會直選議席有其存在價值,可以助力政府掌握民意及推動政策,但當區議會完全由直選議員組成時,亦會讓區議會變得過於片面,容易產生鄰避效應。因此區議會應吸納不同界別,特別是推動有資深地區經驗的人士及專業人士進入區議會,以理順基層治理。過往區議會的亂象可謂是制度失效的反面教材。新制度有必要吸取過往的經驗,讓區議會專注地區事務,成為特區政府完善地區治理的好幫手。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