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早前提出建議,呼籲政府成立北都區「招商辦」,統籌北都區招商策略,並在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設立「北都區招商資金池」,透過資本槓桿提供策略性資助,吸引企業落戶北都區。如何做好招商引資,已逐漸成為特區政府、議會和社會討論北都區發展的方向焦點。
然而,北都區要發展成為產業導向的新經濟引擎,發揮香港作為世界聯繫祖國的窗口角色,招商策略不能單單停留在吸納企業設點落戶,而必須進一步制定策略,去吸引企業將他們的核心業務、總部、研究團隊,以至產業生產線逐步轉移到北都區,發展產業與專才的群聚效應,才能有效發揮產業導向帶來的經濟動力。
因此,北都區的招商政策需要由「招企業」提升至「招產業核心」、「招產業群」和「招人才」。要吸引世界級企業選擇北都區成為它們核心業務的選址,必須從產業鏈的形成、人才與專業服務匯聚作出發點,就是企業將它們核心業務、研究與生產落戶北都區,將為它們營商帶來什麼好處。
建議以建立完整產業鏈為目標
首先,北都區招商引資的策略,應以產業定位為目標,產業鏈和產業群為對象,而非單一的龍頭企業,從而建立完整的產業鏈上下游生態,為落戶北都區的企業帶來便利和營運優勢。尤其以科技與物流業,香港與大灣區融合的完整產業鏈,將可以發揮更大的招商引力。
此外,科技產業是北都區的重要定位,要吸引科技企業將研發部、高階生產線和技術平台設於北都區,企業與大學協作是吸引科研人才最有力途徑。大學是科研人才的匯聚點,而人才是科技企業最大的寶庫。環看世界有不少大學科研與企業成功結合的例子,為人熟悉的德國汽車工業,不少前沿的汽車企業,都與大學科研團隊共同研發汽車技術。如寶馬(BMW)與薩格勒布大學(University of Zagreb)合作,研究以人工智能優化電池生產流程。斯圖加特大學就與平治、ZF Friedrichshafen AG 等合作,開展汽車系統研發,企業與科研人才的結合,令德國汽車工業走在世界前沿。
又如以色列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動大學成立技術轉移中心,多間以色列名牌學府,如特拉維夫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等均有技術轉移中心,專責將大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當中還包括專利管理、尋找企業合作等。由政府、大學(人才)與產業三者協作,推動科技產業鏈的形成。大學科研人才吸引產業參與,同樣產業投資亦吸引科技專才匯聚,相輔相成,令以色列的創科產業走在世界前列,這科研與產業結合模式,對北都區招企業、招人才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盼政府推「真金白銀」優惠政策
產業與人才群聚,對企業核心業務落戶北都區有莫大吸引力,再配合政府「真金白銀」的優惠政策,如稅務減免、企業的資助等,若可再加上為人才子女提供優質國際學校教育,將會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