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制訂長遠藍圖規劃 提升港旅遊業競爭力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近日就如何促進本港旅遊業持續發展,進行了一番辯論。旅遊業是香港其中一項支柱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百分之五,就業人口約二十七萬,同時帶動零售、酒店、餐飲、運輸等行業的發展,對香港經濟有很大的貢獻。因此,這個課題十分值得社會各界重視。

儘管香港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接待最多旅客的城市之一,但本地多個旅遊景點已營運多年,部分配套設施亦落後於發展所需,對遊客的吸引力逐漸減弱。同時,世界各地旅遊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或爭相開發新景點,或簡化旅遊簽證手續,加上多種外幣兌港元匯價下跌,都削弱了旅客訪港的意欲。至於香港正在規劃和建設的一些新景點,例如飛躍啟德、西九龍文化區、香港迪士尼樂園擴建等,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落成,顯然遠水難救近火。

發掘現有旅遊資源潛力

為了對症下藥,本人認為特區政府應該適時調整旅遊業發展策略,分別採取短、中、長的應對措施。

其一,應善用本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樞紐的優勢,發掘現有各項旅遊資源的潛力,包括地質公園、郊野公園等自然景觀,博物館、歷史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人文景觀,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香港藝術節等大型盛事,全方位推動多元化及高增值的旅遊項目。

其次,必須妥善規劃,投放資源,增加新景點,完善相關配套設施。例如,特區政府表示,將於今年內為啟德郵輪碼頭旁邊的「啓德旅遊中樞」招標,打造世界級的旅遊亮點。我認為,同時應加快規劃興建啟德體育園區,以舉辦更多國際體育比賽和大型活動。

另一方面,隨着港珠澳大橋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全段將先後落成,當局應推動加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完善相關的交通接駁和基建配套設施,使赤鱲角機場及其周邊地區形成一個匯聚航空、鐵路、公路、渡輪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並參考例如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蒲機場發展航天城的經驗,優化機管局的「SKYCITY航天城」項目,規劃發展一個集旅遊、會展、商務、零售、餐飲和娛樂等功能於一身的專區。

至於整個大嶼山發展計畫,方向是「北發展,南保育」,已於二○一六年初進行公眾參與活動,當局預計今年上半年可公布發展藍圖。我認為,當局必須考慮大嶼山及其鄰近地區的發展策略和規劃,作出綜合的環境影響評估,亦應增加「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的跨界別代表性,成員除了相關政府部門首長,還應該包括規劃、建築及工程等專業界別代表,航運、旅遊、物流、環保等行業代表,環境與保育組織代表,大嶼山及其周邊的地區人士等,以便集思廣益,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改善從業員待遇及培訓

此外,應善用特區政府駐外經貿辦及駐內地辦事處的網絡,加強對本港旅遊業的宣傳、推廣和合作,包括與內地部門商討優化自由行政策,並積極向「一帶一路」沿綫國家推廣,着重開拓新客源,吸引更多高消費力、年輕或過夜的旅客。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特區政府應盡快就旅遊業制定長遠及全面的政策,進行整體規劃,並完善推動旅遊業發展的相關制度和架構。

當局已在立法會進行《旅遊業條例草案》的首讀,旨在成立法定機構「旅遊業監管局」,為旅行代理商、導遊及領隊的發牌制度及規管訂立法律框架。我認為,由於旅遊業涉及多個政策範疇,當局應研究成立跨部門組織,統籌和協調旅遊業和相關行業的發展。例如,在資源投放方面,除了擴建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和亞洲國際博覽館之外,也應在土地規劃上,增加場地供應,興建大型會議展覽中心,以吸引更多國際會議和展覽在香港舉行,從而提升會展旅客的數目。

在旅遊業發展藍圖和規劃的實施方面,當局既要與不同的持份者溝通,又要做好跨部門協調,更要尋求與其他相關地區合作,而旅遊業界也應改善從業員的待遇和培訓,致力提升服務質素和接待遊客的能力,共同維護香港作為「好客之都」的形象。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