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公社科切忌填鴨式授課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政府去年11 月公布會改革通識科以來,教育局一直歎慢板,直到上月底才公布進一步詳情,決定易名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和「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3 個主題,在下學年起推行。但距離9 月不足5 個月時間,教師是否有足夠時間接受培訓,掌握新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這是很實在、攸關學生福祉的問題。筆者樂見教育局終於願意改革通識科,但倘若公社科在師資、教材都未準備好的情况下草草上馬,恐怕會重蹈通識科的覆轍,老師和學生頭幾年都要做白老鼠摸着石頭過河。教育局必須交代清楚,以釋除教育界持份者尤其是家長的疑慮。

教師要接受足夠培訓和通過考核

與通識科相比,公社科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積極態度及國民身分認同,學習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和法治;教學目標之一是學生能夠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與國家的關係和國家的最新發展,從而探究兩地互動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將來的公社科教師預料絕大部分是本來通識科教師,但近年有部分失德教師利用通識科課程漫無邊際的漏洞,向學生灌輸反國家反政府甚至港獨的激進政治主張,令社會瀰漫着對通識科教師的不信任,加上公社科對教師掌握憲法、基本法和國情港情的要求更高,故此筆者一直要求教師要接受足夠培訓和通過考核才可以任教新學科,這是既保障學生又保障老師之舉。回看2000年代教改,政府曾交代通識科需要多少接受培訓的教師,撥款3億元為教師提供培訓,但今次教育局卻鮮見提及如何確保師資符合新學科的要求,教育界和家長的擔心絕對是有道理的。

通識科雖然換成公社科,但仍然維持必修必考,聯招入大學必須及格,考核模式也較之前倒退,主要是短答題和選擇題,未能擺脫填鴨式教育的流弊,以香港考試導向之風,可以預見學生將要死記硬背大量憲法、基本法、法律和國情知識去應付考試,這絕非公社科的初心。

教育局必須鼓勵和支援學校善用科技和影片,還可委聘高水平的媒體製作人,參考內地在推廣國情時的多元化手法,例如電視節目《故事裏的中國》,每個真實故事的人物都令人感動,讓學生輕鬆地了解國情。局方必須提醒學校勿強迫學生用生吞活剝的方式去認識國家和社會,否則可能令年輕人厭惡和反感,與培養學生成為對國家有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的公民的目標愈走愈遠了!

(刊於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