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全民檢測為重啟經濟鋪路 (陳亨利) – 評論文章

本港疫情爆發初期,政府的檢測能力非常有限,第三波疫情爆發,這個短板更加表露無遺。幸而,中央應特區政府請求及時出手,由援建方艙醫院,以至增加檢測能力,都是以抗疫為先,以市民健康為念。特區政府將於下周二(9月1日)起,推行免費自願全民檢測,以斷絕隱形傳播鏈,為了保護家人和香港,呼籲各位積極支持全民檢測。

近期本地確診個案已大幅回落,相信市民都鬆一口氣,但同時亦多少降低了危機意識,減低參加自願檢測的意欲。而且,社會一直有人散布陰謀論,以政治凌駕公共衞生,加上有政客在媒體上大潑冷水,市民反應可能未如想像中熱烈。

堵傳播助「健康碼」推行

事實上,擴大檢測以堵截病毒傳播鏈,早有成功先例。世界各地的抗疫經驗顯示,檢測的人數夠龐大,截斷傳播鏈的機會便愈高,疫情就可受控。當中,內地可謂成功防疫的佼佼者,多個月來民眾生活工作如常,出外早已不需要戴口罩。

故此,全民檢測參與人數愈多愈好,達致500萬人最理想,多一個市民參與,就少一分傳播風險。

從經濟角度來看,全民檢測能夠遏止病毒擴散,令疫情受控,各行業便有望重拾生機。特區政府宣布8月28日起有條件放寬防疫措施,包括延長食肆堂食至晚上9時,並重開戲院和美容院等。

然而,很多企業仍在倒閉的邊緣掙扎。「驚病死、快餓死」,講出了很多商家的心聲,他們都希望控制好疫情,讓經濟活動重新出發,從而保住企業和員工飯碗。

更重要的是,在疫苗面世前,病毒短時間內不會消散。這次行動不應被視為單次性的普及檢測,而是建構一個持久大型的檢測機制,配合「健康碼」,為冬季新一波爆發做準備,為未來重啟經濟措施鋪路。

全民檢測與「健康碼」的關係密不可分,內地與澳門正逐步恢復正常人員往來,包括辦理內地居民前往澳門的旅遊簽注。兩地居民先要進行核酸檢測,將結果記錄在「健康碼」中,在過關時與另一地區的「健康碼」互換,如呈陰性便可過關,不用強制隔離。

筆者認為,未來一段日子,本地確診個案會維持一段較長時間。一旦港版「健康碼」可與廣東、澳門等地互換,三地恢復通關,口岸客流隨之逐步回升,市民便可持「健康碼」來往三地公幹、旅遊或探親。早前特區政府公布正在與日本和泰國等地商談「旅遊氣泡」,讓旅客重臨香港,令飲食、零售、酒店等多個行業得益。這支「強心針」是工商界的曙光,亦是經濟重現活力的重要舉措。

以紡織及製衣界為例,不少廠家因應三地邊境封閉多時,情不得已長時間留在內地管理廠房,大家都期盼「健康碼」早日實行,讓營運重回正軌。

筆者亦促請特區政府考慮參考內地的「健康碼」制度,即是容許檢測呈陰性的市民,豁免部分社交距離措施,例如可到公眾運動場館做運動等。全民檢測和「健康碼」是抗擊病毒的組合拳,兩招同時使用可以相得益彰。

將「健康碼」與日常生活掛鈎,一旦本港再爆發新一波疫情,亦可以更快找到確診個案的源頭,進一步減低病毒在社區散播的機會。

環顧全球,有能力推行大型普及檢測的地區不多,港人應珍惜機會,齊心合力參與檢測,進而做到經濟、防疫兩條腿走路,拋開政治成見,為香港社會盡自己的責任,邁向正常生活踏出重要一步。

(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