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倡大灣區工業政策 設前海時裝品牌區 (陳亨利) – 評論文章

今年三月的全國兩會,筆者向中央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為紡織及製衣業界等優勢產業訂立「大灣區工業政策」,由特區政府牽頭,使各城市合理分工,發揮更好協同作用。加上,在前海推動發展「時裝品牌區」,吸引內地、港澳以至國際的服飾品牌進駐成立區域總部,連結文化、服飾和品牌,營造具時尚氛圍的主題區,推動灣區品牌走向國際,打造海內外銷售熱點。

就「大灣區工業政策」,我建議三地政府共同選定優勢行業,例如紡織及製衣業,訂明未來五至十年的目標,以及提供支援政策,使各城市合理分工和集中資源發展,以引導和支持各持份者朝同一方向邁進。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可主力進行基礎研究,在深圳做產品市場化,在東莞生產,面向大灣區七千萬人口銷售,下一步向全國、東盟、「一帶一國」國家銷售。

去年公布的新《前海方案》蘊藏巨大機遇,銳意打造國際級營商環境,將成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示範區。前海不但擴展了香港的發展空間,亦有助提升本港的各項優勢和支柱產業發展,紡織及製衣業界也應佔一席位。

筆者建議深圳市政府及前海管理局考慮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內規劃一片區域,選址宜包括基建設施和文化建築物,營造具灣區文化底蘊、啟發設計靈感之地。參考韓國東大門的成功經驗,可向國內外各大時裝品牌洽商進駐,打造為中國的「東大門」和「紐約時裝區」,成為一流灣區的產業示範點。

香港紡織商會樂意擔當「中介人」角色,主動聯絡商戶會員及海內外品牌考慮往前海設立總部,並推動本港設計師及初創品牌入駐,為攻讀時裝設計的香港青年人提供更寬廣的發展舞台。

以上建議更可藉助深圳的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加強品牌孵化及產業化,兼助港商開拓內地電商市場,以至發展跨境銷售至東盟國家,逐步建立服裝的採購、生產、物流等環節中心,是多贏發展方案。

香港作為大灣區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絕對不可躺平,紡織及製衣界亦要主動尋找機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訂立「大灣區工業政策」、設立前海「時裝品牌區」將會是多贏方案,加上香港紡織及製衣業界大力推動,以高質量發展為方向,開拓國內外雙循環市場,亦有助藉此推廣國家文化軟實力。

(刊於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