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中央為劏房戶帶來希望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早前筆者跟一批社群藝術家及一批劏房小孩一齊構思「告別劏房」大型壁畫,當中有小孩畫了一個黑盒,就是她居住的地方;有的幻想坐着地拖,飛到天空上到處看香港,處處令人觸動!

促請政府考慮重建26條舊屋邨

筆者早前曾在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再次促請政府不要食古不化,要以開放態度考慮經民聯早前提出的「廿五萬公屋重建全啟動」計劃,分階段重建全港26 條舊屋邨,估算重建後可提供多達36 萬個單位,比原本的10.5 萬個單位多出約25.5 萬個,增長可達約242% 。

根據房委會的資料,截至2020 年9 月底,共有26萬宗公屋申請,因此重建計劃可以幫助消化公屋輪候冊人龍。如果重建有序進行,每年都有一定數量重建單位落成,更有助達到《長遠房屋策略》每年公屋及「綠置居」供應目標,成為未來公屋供應的主要來源。舊屋邨位置配套完善交通方便,重建價值極高,重建舊屋邨不但有效幫助解決公屋輪候冊人龍,更可全面改善舊屋邨居民環境,亦能節省大量的維修保養開支,同時有機會提供19 萬個就業職位,有助提振經濟。希望運房局長陳帆再開動思考鎖匙,啟動重建公屋。

夏寶龍要求告別劏房籠屋 居民大有期望

住在籠屋、劏房的居民特別關注近日政府和立法會在房屋政策的消息;筆者日前落區探訪了九龍西區內劏房、籠屋、天台屋的居民,聽聽他們的心聲。他們很多表示,對特區政府自動解決房屋問題不存希望,但他們卻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7 月開腔要求香港告別劏房籠屋,大有期望,因為中央官員也知道劏房籠屋住戶之苦。他們期盼特區政府經過中央官員的鞭策後,會在房屋問題上急起直追,讓他們早日上樓。

另一個深刻的體會,是一個單位裏有20 多個籠屋分間,居民共用廁廚,又熱又擠迫,幾個單親在職媽媽互相看顧小孩,相處融洽,守望相助。這年頭人際關係愈來愈疏離,香港人七十二家房客,獅子山下同舟共濟的精神,在這狹窄的空間出現,就像沙漠中的仙人掌保存了下來。但如此惡劣的居住環境,在現代富裕的香港,令人痛心!

筆者3 歲前,曾與父母一家六口在油麻地的板間房居住。上月底探訪時見到小女孩在碌架牀爬上爬落天真活潑,彷佛看到以前的自己,百般滋味在心頭。筆者極不願意看到板間房、籠屋、劏房幾十年後還一直拖延下去,既然中央政府透過夏寶龍主任開腔要香港告別籠屋劏房,事在人為,特區政府也應該告別石化腦袋,用靈活的思維再去考慮。

(刊於明報)